你不会不知道轰动全球的小哪吒吧?来,先看视频:
非常欣慰地看到这个受到亿万人关注的热映动画片中,竟然有了心肺复苏的情节。
先别喷太乙真人做得是否标准、是否规范,至少它向大众传播了正确的急救理念:溺水急救需要心肺复苏,而不是挤水、控水!
就冲这一点,我们就要给创作团队拍手叫好!
应急能力是由4个方面构成的:
而在这4个方面中,意识又是排在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意识,再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能,配备必要的装备,才能最终具备完善的能力。
当然,我们不能把动画片当成科教片来看。所以,太乙真人的急救意识虽然正确,但他毕竟是一个古代的仙人,知识和技能还是欠缺的,大家可千万不要跟着他的操作去学习急救哦!
那么,太乙真人到底哪些方面做的不合规范、不准确呢?下面我们来截图逐个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做心肺复苏?我们给发生了什么情况的人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给没有反应(意识)+没有呼吸(或仅为濒死样呼吸)的人做的。此时他的心脏已经不能正常跳动了,无法正常泵血了。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胸外按压,挤压患者的心脏,使其被动地泵血。
所以,娃儿还有脉搏,就是有心跳,就不需要心肺复苏。而且,对于普通的非医务工作者,评估是否需要心肺复苏的方法是观察其是否有反应、是否有正常呼吸?而不是评估脉搏(医务人员才需要评估脉搏)。
再来看他的按压:
正确的按压手法是双手指头相互交叉,用掌根按压患者的胸骨下半段:
当然,如果是太乙真人那么大块头、那么大手掌的人,去按压一个胸廓还没有他的巴掌大的小不点,要么用单手的掌根去按压(1岁以上的儿童),要么用两根手指头去按压(1岁以下的婴儿):
真人吐真气的人工呼吸也有瑕疵:
首先是不需要这样大张着嘴深吸气,因为这会导致过度通气,而过度通气是有害的。
正确的做法是按压30次之后,正常的吸气、正常的呼气,连续吹两口之后,然后继续进行按压。
不过对于溺水停止呼吸的患者,因为大多情况是窒息时间较长,更优的做法是先进行人工呼吸,然后再开始按压。
当然,如果现场记不准确,先开始按压也没有大问题,毕竟按压30次也就是15-18秒钟的时间。与其纠结思考到底是先按压还是先吹气,不如干脆立即动手,先干什么都比犹豫纠结耽误时间要好得多。
除此之外,抢救任何心跳骤停的患者,都应该让人去寻找附近的AED。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心肺复苏的意义,就在于等待AED、等待120 。
总结起来,抢救一个溺水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该采取如下流程:
说到底,能力是需要四个方面共同完成的,你就算是认真看了这篇文章,理解的完全正确,也不等于能掌握救人的能力。
所以,去线下参加一个急救培训班吧,因为技能是看不会的,需要手把手教、手把手练。不然,你连太乙真人也不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