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感慨自己生孩子生早了是件幸运的事,不然若孩子在如今这个时代上学,学校需要课后延时,自家孩子又得拼命学习,中考分流、高考分科样样都得操心,家长看着心里也不好受。
确实,这几年减负虽一直在推进,但家长们心中的担忧似乎一直未能消除,于是学校顺势推出了课后延时服务。而主要负责这项服务的自然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收费也较为合理。
“光延时费都能赚7位数”,一潍坊家长算了笔账,冒犯了一线教师
然而,不得不说一些家长的认知与当下的教育环境仍存在脱节。许多家长一谈到老师,就认为他们占了便宜,找了份清闲工作,有超长的寒暑假期,和学生时代没两样。
而且在涉及相关利益问题时,这些家长的想法往往过于简单,比如延时收费这事。一位老师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额外提供了服务,给予他们工作补贴是理所应当的,这在几年前一些地区就已开始推行。
在价格方面也一直未引发争议,实在是很便宜,一课时收家长们3.5元,这价格没什么可挑剔的。毕竟在双减之前,补习班高中一节课估计都得100元以上。原本一天延时两课时,收费7元,按20天在校时间计算,一个月每人收140元是比较合理的。
可以说,这个定价使得绝大多数不同家境条件的学生能够选择延时服务。然而,有一位来自潍坊的家长算了一笔账,这笔账冒犯了不少一线教师。他按照一个班45个学生计算,一个月能盈利6300块钱,12个班一个月就是75600元。
他还查阅了相关文件,中小学教师课时补助不低于50元,如此算下来,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学校一年的盈余高达7位数。而他这笔账的依据完全是将每个老师的收费累加起来,言外之意似乎是说光是老师就能赚到这么多钱。
这份账单因过于不合理,老师们纷纷出来讨说法,认为不该在老师身上找问题,实际上80%的钱并未花在老师身上。把所有费用都算在老师一人头上,仿佛是老师决定让学生收费似的。这位家长或许对延时收费不满意,但这账算得确实有失偏颇,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家长觉得学校是赚钱机构,这种想法本身就颠倒黑白了
可以理解,家长的家境各异,有些家长格外在意费用。有人觉得收费过高,但问题在于不少人直接将学校视作盈利赚钱的机构,似乎学校只收钱,却不将钱投入到学生身上。
那免费的校服、教材,以及学校日常的水电和修缮,这些又是谁在负责呢?有人表示,如今一些家长的想法确实很不合理,以前上小学收学杂费时,那辈父母也没觉得老师和学校能赚得盆满钵满。这种风气不应再继续蔓延。
很多课后服务本就是自愿参加的,家长可自行选择,学校的初衷是为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没时间接孩子、辅导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减轻他们的教育负担。既然获得了一定的服务价值,那自然需要付费,这不过是从学校购买一份额外服务罢了。
而且若对教育费用都如此斤斤计较,那对一个学生的投入还有何处能成为重点呢?这样的家长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些老人,他们去医院做常规检查,就觉得是医生医术不行,胡乱开检查项目,浪费他们的钱。
这种不相信医院的心态,与不相信学校的功能如出一辙,实际上无论是对下一代的成长,还是对自身,都没有任何益处。还是得认清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原因,毕竟教育这件事必须由专业的人来进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