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最想推的一本书,豆瓣评分8.5,南京博物院因为办“苏轼书画”展而推出的专题书《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为了这个展南博从四处借了不少画,一共150余件(套),有苏轼真迹,也有历代大家对于苏轼书画的解读书帖。
我们以往看到很多苏东坡的诗词和生活,但这本书,绝对你拥有的最不一样的“苏东坡”主题书!
何况,这本书现在溢价得厉害啊,二手书网都开始疯狂溢价了。。。
慢师傅好不容易才弄到一些库存,
还是老样子,
这本书原价398元
首先不涨价, 还有抢先小特惠
想要的书友的赶紧入手吧。
明 • 仇英《赤壁图》(局部)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把打开中国传统艺术密码的钥匙,让我们在笔墨丹青间,与东坡共饮江月,同游赤壁。
看以下文章之前,考虑一下货少,要先下手?
01
文人画的“祖师爷”与他的“朋友圈带货”
《无尽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脱胎于南京博物院同名展览,却以书籍的形式重构了观展体验。
书中收录宋元明清近150件书画珍品,既有苏轼本人的《潇湘竹石图》《治平帖》,亦有李唐、文徵明、八大山人等历代名家之作,堪称“纸上博物馆”。
对每作品都会展开解读,十余万字的文字解读,则如一位渊博的导览员,将作品背后的历史、技法与人文精神娓娓道来。
翻开书的第一章,突然发现苏轼是个“带货界”始祖——他用“诗画一律论”给文人画贴上了最早的“品牌标签”。他说王维的诗是“静态短视频”,王维的画是“动态小作文”,从此中国画不仅要画得像,还得自带弹幕(题诗)和BGM(意境)。书中用《潇湘竹石图》举例:几根瘦竹、两块丑石,硬是让人感受到“千里江山云雾飘”的VR效果。
点击以上图片即可入手
02
书法界的“反卷先锋”:我写我的,你随意
如果说颜真卿是书法界的“高考状元”,苏轼就是那个交卷前把答题卡画成表情包的“叛逆学霸”。
他开创的“尚意书风”,主打一个“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翻译过来就是:“别问我为啥这么写,问就是灵感来了挡不住!”
这种思想还带火了整个宋代书法圈。黄庭坚、米芾纷纷加入“尚意夸夸群”,后来连明朝的祝枝山都拿着七米长的狂草《唐宋词》来蹭热度,笔墨横飞得像“喝高了在宣纸上蹦迪”。
不过他30岁写的《治平帖》却又展现了苏轼的另一面,字迹乖巧得像刚入职的公务员;难怪赵孟頫吐槽:“这和他晚年‘放飞自我’的草书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人!”
点击以上图片即可入手
03
小白也能看懂的书画艺术
作为一本学术书,它最反套路的地方是——竟然想让普通人看懂!
比如解释“形神兼备”,它不说玄乎的术语,而是甩出一组对比图:明朝曾鲸的《王时敏小像》细致到能数清睫毛(形似),而徐渭的泼墨葡萄却让人脑补出“酸到皱眉”的口感(神似)。
更贴心的是,每幅画都配了“三件套说明书”:
基础八卦:比如《治平帖》其实是苏轼托和尚扫墓的“请假条”;
弹幕翻译:把题跋里的文言文变成“苏轼夸夸群现场实录”;
脑洞剧场:比如看夏昶的《墨竹图》,会让你想象“竹子在跳女团舞,柔中带刚”。
点击以上图片即可入手
《无尽藏》一书,是学术与美学的双重盛宴。
读完这本书,你大概会明白:为什么每个中国人都该认识苏轼?因为他早就参透了“艺术的真谛”——不是当个完美的神仙,而是做个有瑕疵的活人。他用毛笔记录心情,用竹石对抗焦虑,甚至用跑调的书法证明:“不完美,才是高级的浪漫。”
书中那些泛黄的纸页与斑驳的墨迹,仿佛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正应了“无尽藏”这句,这是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原意是“江上清风不要钱,随便薅!”
若你向往与东坡共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不妨翻开此书。千年前的那缕墨香,依然能浸润今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