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条约,我们会想到晚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订的《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各种不平等条约,不知道北洋政府竟还与列强签订条约?



北洋政府作为一个只存在十七年的过渡政权,曾经在百年前同一众列强签下过一份条约,该条约中列强并没有对中国剥削压榨,反而对中国有利。

只不过这份条约在当时看来平平无奇,可放到现在来却利在千秋,只能说赢麻了。



那么这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条约呢?

1. 当时的国内背景

要说起北洋政府所签订的条约,不得不说起当时担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沈瑞麟。

出身于书香门的沈瑞麟,不仅学识渊博,家里还有点小钱。勤奋刻苦的沈瑞麟追随着其父亲的脚步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没能像其父一样中进士。



身为举人的他,学识自然不差。跟随父亲在官场多年,中间担任过重要职位,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也算是小有成就。

随着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能力出众的沈瑞麟踏上了他的外交生涯,由于清政府在外交上的事务越来越多,沈瑞麟也是在外交方面忙得不可开交。



也正是因为这样锻炼了沈瑞麟的外交能力,在处理外交事务上越来越越游刃有余,北洋政府也看中了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就任命沈瑞麟为中华民国首任驻奥公使。

一战以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分享了战争胜利后的果实,其他各个战胜国在此表示,将帮助中国的发展。



实则不然,同为战胜国的美国打算将当时签订的《辛丑条约》中的4.5亿两白银一点一点的退还给中国,但也是有条件的,中国要用这笔钱财用来发展留美教育。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两点,其一,当时中国盛行“留日高潮”,美国担心“留日高潮”的盛行会损害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其二,让中国派遣优秀的中国人来美国接受教育,可以在未来更好的控制中国。



同样是战胜国的法国,由于法国本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法郎贬值,而后以帮助中国的由头将其大量的法郎输送到中国,造成当时中国经济的萧条。



2. 眼光独到的沈瑞麟

二战后,虽然各国都打着帮助中国的借口,其实是想将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最大化,但就在这时国外列强送来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合约。

还在任外交总长的沈瑞麟正坐在办公桌子上安静的处理公务,走进来的副官打破了此时的宁静。



“长官,有份外来文件,需要您签字”进来的副官便边呈上文件边说道。

“外来文件?!是什么外来文件,拿给我看看,”沈瑞麟便放下手中的事务并接住文件说道。

“是”副官走上前交给沈瑞麟。



沈瑞麟打开发现是一份需要签字的条约,条约的内容大致是:只要中国在上面签字,北极中的一座小岛中国将有权对其进行开发。



这不禁让拥有多年外交经验的沈瑞麟道:“每一个外国都想在中国捞好处,不算计中国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会这么好心?”突然出现的条约让沈瑞麟感到疑惑。

“这不是我所能决定的,得很赶紧向上级禀报,副官,跟我来,”沈瑞麟连忙丢下手中的事务找到了自己的上司—段祺瑞。



沈瑞麟快速的来到了段祺瑞的办公室,两人就开始谈论起来。

“快看,这是法国送过来的条约,我自己决定不了,就赶紧来找你了”说罢,沈瑞麟将条约递给了段祺瑞。



段祺瑞看过后愤怒的摔在地上,破口大骂:“这法国就会占我们中国的便宜,这份条约肯定不是诚心的”。

“所以,我们该怎么办,要不要在这条约上签字?”沈瑞麟询问的说道。.



“不签,绝对不签,签了以后又也不知道是什么圈套”段祺瑞恶狠狠的说道。之所以对法国如此愤怒,完全是因为之前法国就将贬值的法郎输送给中国,导致中国经济的衰败。

而此时稍微冷静的沈瑞麟端详了这份条约并说道:“条约上面有许多国家,你看,有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不至于骗我们吧?”



此时的段祺瑞依旧坚持不能签的意见。经过沈瑞麟的分析觉得应该签,虽然条约上所说的地区距离中国很远,像美国这样的大国都已经签字了,想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1925年,沈瑞麟签下了这份名叫《斯瓦尔巴条约》的条约,条约规定:北冰洋上仅仅有6万平方千米的一座小岛斯瓦尔巴隶属于中国。



当时国内局势动荡,条约签订后并没有进行管理,殊不知在以后的某一天,这份条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不起眼的斯瓦尔巴小岛

只有6万平方千米的大岛屿能有什么经济价值,更何况距离中国又远。或许这就是法国将其划分给中国的理由。

据调查显示,此小岛位于北极地区,异常寒冷,根本没有人会在这里生活,使其成为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早在16世纪时期,一些航海家就来到了斯瓦尔巴小岛,他们发现这里的鱼类行动缓慢,极易捕捉,因为这里鱼类丰富,成为了个各国争夺的理由。

各个国家纷纷得知此地鱼类的丰富,接二连三的派遣商队来此进行捕鱼,还对该小岛进行了分区管理。小岛本来就小,经不住多个国家的相继捕捞,



航海家们继而将目光投向了岛内的矿产资源,仅仅几天,岛上的生态严重失衡,各个国家还依旧不放弃对斯瓦尔巴小岛的开采。

随着一战的爆发,各个国家无暇顾忌小岛的开采,使小岛获得了短暂的休养生息。战争结束后,小岛再次进入了各国的视野,



就在此时,国际组织发表声明:要找到这座小岛的主人,并下令各个国家共同享用这座小岛。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工业、科技和航海等方面不断增强,为了显示各国的综合实力,南北科考的项目就成为了各国的重点项目。



就当中国请求在北极进行科考时候,却被国际组织拒绝:中国没有权利进行北极科考的调查,想必是想打压正在崛起的中国。

就在此时,有人想起了当时北洋政府时期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此条约既然决然的出现在了国际组织的桌子上,这让当时的国际自己哑口无言,只得允许中国在北极科考。



“有了这份条约,我们就有了在岛屿建立考察站权利!”探险家高登义开心的说道。而后中国在北极的科考项目越来越多,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1999年,我国的“雪龙号”考察船顺利启航。2004年,“黄河站”正式建立。在后续的几年里,中国在北极的成就越来越多,这终得益于眼光高的沈瑞麟。



沈瑞麟也不会想到,当时如此轻小的举动却为中国带来如此大的贡献。要不是沈瑞麟冷静的头脑和合理的分析,可想而知,以后的中国在北极科考该多么艰难。



国运来了,却是挡也挡不住,没人会预料到当时的条约在今天的作用巨大,真的是赢麻了。

如今的北极科考站在沈瑞麟签订条约之下是蒸蒸日上,我中国的发展扫清障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