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通化县持续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人参、鲜食玉米、蓝莓、红松果林、道地中小药材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激活美丽乡村建设“原动力”,铺就百姓增收共富路。

做强人参产业 擦亮“金字招牌”



作为国家“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保护县之一,通化县牢牢把握全省人参高质量发展机遇,在打造人参供应基地上“持续用力”,做大种源基地,做好品质把控,做精产品溯源,全力打响长白山通化林下山参品牌。现已建成以金斗乡、西江镇等多个示范作用明显的林下山参、非林地人参规模种植基地。据统计,全县林下山参种植面积7.69万亩,种植地块523块,林下山参种植户276户。



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产品销售至关重要。通化县着力打造快大人参产业园,现已形成集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检测及中小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群。其中,人参市场交易版块入驻商户756户。

截至目前,通化县人参种植面积9.79万亩,人参总产量达4125.8吨,全县人参全产业链总产值150.27亿元;人参加工企业总数1100家,大型人参加工企业3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开发出人参药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五大系列人参精深加工产品600余种。

深耕鲜食玉米 串起“黄金产业链”

通化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产出的鲜食玉米清香甜糯,口感极佳。在通化圣昌食品有限公司等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玉米采收后第一时间“搭乘”流水线,运送到加工车间,经过挑选、剥皮、切穗、清洗、包装、蒸煮、装箱等程序后“华丽变身”,销往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全国各地。



形成“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通化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调整种植结构,以通化奥禾食品有限公司、通化圣昌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均采用“订单+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统一整地、统一购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的“五统一”标准。

据了解,全县已有鲜食玉米加工企业16户,2024年,全县共签定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带动3万多名农户增收。打造蓝莓强县 共创“莓”好生活通化县光华镇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资源丰富,水质上乘,气候适宜。在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基地,为了确保蓝莓在采摘结束后依旧保持新鲜且优质的口感,工人们需要在零下15℃的车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清洗、分拣、包装,最后由冷链送达至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口中。

“我们现在一共有7600亩蓝莓种植基地,盛果期单日产量100多吨,收储基地500名工人同步作业,每天30吨左右的鲜果蓝莓会从这里通过冷链发往全国各地。”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徐嘉远告诉记者,企业现有1.2万吨收储基地、4000吨产品深加工基地,产品涵盖鲜果蓝莓、蓝莓果汁、蓝莓果干、蓝莓果酱、蓝莓果酒等系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通化县积极推动光华镇打造蓝莓特色产业小镇,规模化种植、良种繁育、精深加工、采摘旅游等三产联动,全链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莓”好产业。

目前,通化县蓝莓种植面积达1万亩,2024年蓝莓鲜果产量约6800吨,产值1.7亿元以上。

发展道地药材 开出“致富良方”

通化县素有“长白门户·吉辽咽喉”之称,域内现已发现道地中药材500余种,被誉为“立体资源宝库”。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让通化县中小药材产业发展“底气十足”。



多年来,通化县持续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聚,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从中药育种、种植、加工,实现检测、监测评价全覆盖。依托通化快大人参产业园平台,推动人参产业链条“双向延伸”。实施“红松国储林+”项目,开展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培育、中药材林下仿生栽培等技术研究。

2024年,全县以园参、西洋参、林下参、平贝母、北细辛为主的中药材和玉竹、苍术、淫羊藿、黄精等为辅的道地中药材留存面积为12.8万亩,总产量1.2万吨,产值9.59亿元。

走好红松之路 实现“以绿生金”



红松果林作为通化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依靠林业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通化县紧紧围绕“生态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红松产业,积极构建“红松+”产业格局,建设立体林下产业基地,扎实推进林业建设转型升级,助推县域红松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鼓励职工承包土地发展林下经济,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值。在林下,我们可以种植人参等经济作物,混合间种的模式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保护树林,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通化县三棚林场场长赵泉湖说。



同时,通化县积极推进红松母树林基地建设,新发展红松国储林7500亩。着力拓展产业链条,建设立体林下产业基地,为积蓄红松产业发展势能,进一步延伸红松林经济价值,着力建设和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刘程智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铭 孙鑫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