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情节,真假美猴王应该是西游记中,最值得读者反复琢磨的故事了。
但有人思考过,既然六耳猕猴能听见千里之外的事情,那他为何还敢去见如来佛祖,难道他不怕死吗?
矛盾横生
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小说,再加上影视剧的传播,大家对其中人物和故事可谓是如数家珍。
同时,师徒四人一路上互相帮持的行为,也让读者颇为感动。
但如果仔细分析这师徒四人关系,就会细思极恐,因为这支取经队伍中,只有唐僧勉强算个人。
其他徒弟三人,一猴一猪一杀神,无论怎么看,唐僧的日子都不好过。
别看孙悟空三番五次救唐僧,唐僧有多感激孙悟空吗?
虽然影视剧中,多次表现了师徒和睦的情景,但那是经过多番改编的,为了适应更多的观众群体。
毕竟很多看影视剧的都是小孩子,如果拍摄得太过于直白,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心智。
但在原著中,唐僧和孙悟空两人之间的矛盾非常大。
最开始,唐僧之所以救孙悟空,可不是看孙猴子被压在五指山下可怜,纯粹是为了完成观音菩萨交给的任务。
如果不是观音特意安排,恐怕唐僧连看孙悟空的勇气都没有。
而孙悟空被唐僧救出来后,对唐僧又有多感激呢?
其实并没有,因为他更多的认为这是观音的安排,即便换作汉僧、隋僧,甚至是宋、明、清僧,孙悟空也是无所谓的。
在孙悟空视角中,放他出来的一直都是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而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悟空对观音敬重有加,但对唐僧颇为不满的原因。
孙悟空对唐僧不满,那猪八戒和沙和尚呢?
其实刚开始,猪八戒也拿唐僧不当回事儿。
一路上,那是能偷懒就偷懒,甚至唐僧被抓后生死未卜时,他的第一想法都是分行李回高老庄。
而且猪八戒对成佛的欲望没那么大,他不像孙悟空和沙僧,在加入取经团队之前受了不少苦。
即便唐僧被杀,修不成正果,别管他回到高老庄,还是李老庄,都能占山为王,过自己的潇洒日子。
同样,别看沙僧平时少言寡语,那也是一个狠角色,毕竟之前吃过九个取经和尚呢。
而唐僧十分知趣,沙僧说话少,他也很少使唤这个“杀神”。
按照这么说,那取经四人中,岂不是唐僧最委屈?
师徒之争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如果唐僧真是一个普通人,那他也不可能完成取经重任。
首先,唐僧自幼经历过父母被杀,自己被流放的悲惨命运。
后来被寺中老僧从河中救了后,便一直在寺中诵经参佛,后来一直做到了唐朝最年轻的首席佛经讲师。
这样的人物,那不是普通人能比肩的。
但这样的身份,面对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调戏嫦娥的猪八戒,还有吃人无数的沙和尚,那都是不够看的。
为了保证取经顺利,如来和观音还赋予唐僧一个全新身份:十世转生的如来二弟子——金蝉子。
很多人都对这个身份表示怀疑。
如果唐僧真是十世转生的金蝉子,这些仙神妖怪难道不知道这件事,为何只有在取经开始时,才被曝光出来。
不管唐僧这个“全新”的身份是不是真的,只要有如来做担保,这沿途的大妖就没人敢下死手。
这就是为什么,唐僧被大妖抓了,孙悟空就各种寻找帮手,一点都不担心师傅被妖怪吃了,
但是遇到小妖小怪时,孙悟空会直接下手的原因。
因为大妖都知道金蝉子虽好,但是吃不得。
不吃还能多活几百年,这要是硬吃了,恐怕不出三分钟,就要被如来佛拍成肉泥。
而这些小妖小怪,还有山野强盗可不管这些,吃了就吃了,砍了就砍了,反正一条烂命不值钱。
而在六耳猕猴出现前,师徒两人就为这件事闹出了不小的矛盾。
刚开始,孙悟空和猪八戒觉得唐僧骑马太慢了,便催促白龙马赶紧跑,他们随后追上。
然后,白龙马就带着唐僧一路奔驰,脱离了孙悟空的视野。
随后,唐僧就在山野之间遇到了强盗,而孙悟空通过千里眼一看,知道事情不妙。
为避免师傅被杀,孙悟空现身将其几名强盗一棍子打死。
唐僧见状,觉得自己这个徒弟屡教不改,自己刚说的不要打死对方,他就擅作主张。
可能在读者看来,孙悟空都帮你打死强盗,救了你一命,你不心怀感激,还喋喋不休,完全不讲情理。
但对于唐僧来说,杀强盗他能接受,但他不能接受孙悟空不听自己的的命令,强行打死强盗。
这就像皇帝对大将军下令,说:“这几名奸臣交由我审问,你先别打死他们。”
但大将军说了一句“奸臣无道”,然后直接无视圣旨,擅作主张,直接将几人就地斩杀。
这就是唐僧为何要对孙悟空喋喋不休的原因。
一圣二心
因为唐僧觉得自己作为师傅,也是这支团队的“唯一领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们三人都要听我的。
而孙悟空觉得,自己掌握这支队伍的“绝对武力”,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于是,两人便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演变成怒目而视。
孙悟空很想扳倒唐僧,但他又不能接受取经任务泡汤,然后再被压入五指山下的后果。
与此同时,唐僧手里还有一样秘密武器,那就是紧箍咒。
这个紧箍咒,就像皇帝掌握着大将军每日必需的“粮草”一样,只要稍动手脚,孙悟空就被治的受不了。
而且在此之前,什么女儿国、蝎子精,这些妖怪都太弱了,对唐僧都构不成威胁。
他需要制造一个能够让唐僧感到危机感的“超级大妖”。
为此,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把自己一分为二,一为孙悟空,一为六耳猕猴,打算给唐僧一个教训。
于是,接下来就有了一个孙悟空飞到南海,吸引观音视线,同时又让另一化身扮作六耳猕猴,狠狠的给唐僧来了一棍子。
如果六耳猕猴真想杀唐僧,只要下死手,就算十个唐僧,也都抗不住那一棍子。
随后,孙悟空就开始这场自打自演的大戏,和同为一体的“六耳猕猴”大战八百回合。
他们东海打到南海,又从天上打到地下,最后才来到如来佛面前。
两人还未打来的时候,如来将其称为“二心”。
但两人打到面前时,又顺手编了一套“四大神猴”的言论,给足了孙悟空面子。
如果仔细看原著,就能发现一个小细节。
两个猴子打到如来面前时,都不急着自证,反而纷纷数落唐僧的不是。
而得到如来许可,又打了唐僧一顿后,孙悟空才结束了这场闹剧,然后又当众打死自己另一分身——六耳猕猴。
从此之后,唐僧也认识到孙悟空的本事,再也不念紧箍咒了。
而孙悟空解气之后,也开始尽心保护唐僧取经,只有不明真相的沙僧跑来跑去,累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