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有一部书好像是专为孩子写的,根据这本书编演的影视作品,更是刷遍了所有中国孩子的童年。



没错,这本书就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提起《西游记》这本书,是个中国人就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真正看懂这本书的,却并没有多少人。

在一般人的眼里,《西游记》主要讲的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神奇经历,但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虽然这本书中的含“孙”很高,但是大家可别忘了,孙悟空在有编制之前,虽然身有七十二变,能上天遁地,好像能和他过招的只有二郎神,和如来等少数几个人。

但是就是这么牛的孙悟空,说被放逐,就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好几百年,如果不是如来佛祖,要给自己的弟子金蝉子镀金,需要人手帮忙,那么孙悟空说不定还会一直被压在五行山底下。

什么样的主角能有这么低的存在感。

上西天取经的一众五人中,唐僧看似是个实力最弱,还最容易引发问题的人,是个配角都能在武力上稳压他,但是如果没有唐僧行吗?

要知道人家唐僧才是这趟取经的正主,其它的人都是来借机谋好处的,如果没有碍事绊脚,且没啥能力的唐僧,这次的取经任务根本就不可能发布。

而且在取经之后,唐长老的封号也是最高的,因此《西游记》的真正主角,并非孙悟空,而应该是人家唐僧。

那么问题又来了,孙悟空本来是一个普通猴,后来因为努力学习,学得了一身过人的本事,本来应该成为人上猴了,但是仅仅因为唐长老是佛祖的弟子,所以就要让他这个凭借自身奋斗出头的大圣,去给唐长老当保镖,这符合主流价值观吗?

这让孩子们看完怎么想,好好学学的结果,竟然不如身份背景有用,普通人就永远要比天龙人矮一头?

如果单看这个理念,《西游记》是一本三观非常不正的小说,它不应该成为名著,甚至都不应广为流传,但是,我们如果换个角度看呢,从成年人的角度看。

世界上任何一所著名大学,一般教授的知识,都是告诉你如何增长科学见识和相关能力,而一般不会教你社会生存知识,这就导致很多读过书,甚至拥有高学历的人,要接受社会毒打以后,才能在“社会大学”毕业。

甚至有些人被社会毒打之后,也无法顺利毕业,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学校里教的东西,是纯科学的,它抛开了人情,而真实的社会,又是个必须要讲人情的地方,所以有些时候有些人难免就要脱节了。

那么就不能有本书,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然后让大家少走点弯路吗?

古人有句话,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事注定是不好写在明面上的,不过你如果细读《西游记》这本书,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孙悟空当年学艺的时候,他是怎么学到的七十二变,是走到正规途径吗,不是,是菩提老祖喜欢他,给他开了小灶,现实中也是,有些高端的本领,只有一小撮人,通过小灶才能学会,那么你怎么才能成那一小撮人呢;

比如孙悟空一开始的时候,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谁让他不爽他就要跟谁动手,棱角分明的寒光四射,但是这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工作安排不顺心,少有反抗,就会被上级领导联手往死里打,后来呢,齐天大圣知道人情世故,开始变得圆滑了,然后人家最后成了佛教的三十五佛之一,混成佛届的常委了;

比如孙悟空在取经的过程中,遇到没有后台的妖怪,想打死谁就能打死谁,但是要是人家有后台,孙悟空只能眼看着人家被带走,这种情况只有神话中才有吗;

除此之外,这里面还有很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甚至高端到了一般人很难看懂的地步,因此有人说,《西游记》看似是神话故事,其实是一本讲政治隐秘规则的书,他的作者应该不是一个吴承恩,而应该是在体制内浸淫很深的老政客。

谁真正读懂了《西游记》,谁就能早日从社会大学毕业,甚至还能拿个优秀毕业生,不过这本书的真意,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