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山市龙陵县的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隐藏着一片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桫椤群。这些与恐龙同时代、来自第三世纪冰川的植物“活化石”桫椤,也是现存已知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时下,在保护区的密林深处,一棵挨着一棵、一片连着一片的桫椤群,在春日的阳光下抽出了新绿,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桫椤,又名树蕨,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植株高大挺拔、苍劲俊秀,叶子形似凤尾呈螺旋排列,从空中鸟瞰,顶部展开的叶子宛如巨伞,随风摇曳,气势磅礴,拥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
▲熊大孝 摄
素有“桫椤谷”之美誉的龙陵县龙山镇一碗水(地名),地处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四季温差小等特点明显,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宜桫椤树繁衍生息。
▲候云鹏 摄
“目前仅在一碗水片区近3000亩的狭小区域内,就保存有300多群、3万余株桫椤……这也使得一碗水成为了西南边境线上为数不多的桫椤‘避难所’,也是名副其实的‘蕨’处逢生之地。”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罗国启说,一碗水是云南省桫椤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地点,具有种类多、面积大、种群数量大等分布特点。
▲王学云 摄
罗国启介绍说,一碗水的桫椤最多的要数中华桫椤,其次是阴生桫椤和西亚黑桫椤。“在国外很少能见到4米以上的桫椤科植物的植株,而这里的桫椤植株非常高大,4米以上的植株比比皆是,高达10余米的一株至少要生长数百年。”
▲郁云江 摄
“桫椤在龙陵习惯被称为‘花猫头’,主要生长在针阔混交林或沟谷、溪边阔叶林中。其无花无果,主要靠孢子来繁衍后代。”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冯思勤介绍说,针对桫椤的这些特征,近年来,龙陵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一碗水桫椤群资源的保护。
▲郁云江 摄
1995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同时还成立了省级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1996年,经龙陵县人民政府批准,扩大为县级保护区。到了1998年,当地又建立了古城山、一碗水、小黑山、大雪山和江中山五个管理站,负责古城山、一碗水、小黑山大雪山和江中山四个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同时,保护区加大了宣传力度,聘请了护林员进行防火巡查。如今,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已经大大增强。“桫椤对地理条件、气候、湿度等条件要求十分苛刻,为进一步保护好桫椤的原生地,龙陵县已计划逐年对该物种进行生境保护与修复,探索种群扩繁和野外回归种植,逐步增加其种群数量,计划对该物种进行野生扩繁和野外回归实验,逐步增加其种群数量规模,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冯思勤表示。
▲王学云 摄
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龙陵县的桫椤群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繁衍。这不仅是对恐龙时代“绿色遗产”的传承,也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活化石”桫椤群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茁壮成长,为我们的地球增添一抹独特的绿色。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郁云江 李开平 王学云 陈彩芬 熊大孝 尹纯助 候云鹏 罗国启 吴乃局 摄影报道
视频由龙陵融媒提供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