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近日联合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内发现并发表了全新的百合属植物物种——黄龙百合。

这一发现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新案例,并为中国百合属植物这一重要资源植物添加了新成员。


百合新物种“黄龙百合”。图据中国科学院

此前,该团队发现百合属植物在秦岭山脉至横断山区的连续分布存在明显间断,而针对该结合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相对匮乏。黄龙百合的发现恰好填补了这一间断分布,揭示了西南地区百合属植物在高山环境可能的扩散模式和通道,对探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新物种的发现表明,针对西南高山偏远地区的详细调查有望产出更多的新分类群。

该研究通过形态学对比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新物种的独立物种地位。分子系统学结果显示,黄龙百合属于百合属的Lophophorum分枝。这一分枝成员分布横跨秦岭大巴山区的中山阔叶林,并向西扩张经过横断山区最终到达喜马拉雅地区。黄龙百合的发现连接了秦岭与横断山区,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百合属分布空白。


黄龙百合及相关物种的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图据中国科学院

野外调查发现,目前黄龙百合在保护区内仅存三个分布点。研究提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及栖息地破碎化是黄龙百合的主要威胁,亟需加强保护措施。该团队计划通过人工繁育迁地保护和栖息地修复等措施,探索重点物种濒危机制、制定可行的保护策略,助力这一珍稀物种的存续。

黄龙百合的发现丰富了横断山脉的植物多样性,为研究东亚百合属的高山环境适应性演化提供了线索。

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