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人在“最吉祥”之地繁衍生息,但从未在水波不兴中浪掷光阴,而是积蓄着澎湃之力
用更强的能力、毅力,今日泰州人在分布较广的软土地质上修路架桥,让“无舟楫不行”成为历史,让“水浒”变通途
在聚光灯之外的这座城市,却静静地以扎实的产业基础、专业的创业服务、过硬的基础教育、细致的民生工作,为市民提供平静自适好生活
全面融入上海、全力融合苏南,在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中,泰州寄望更上游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张舒宁 陈席元
泰州南山寺,因毗邻护城河游船码头,门前经常熙来攘往。然而很多游人并不知道它是我国少数供奉佛骨舍利的名刹之一;大殿墙上全球百名高僧大德的掌印铜模,全国独一份。与洛阳法门寺、南京大报恩寺等“同侪”相比,它的面积、声量,低调得几乎波澜不惊。
就像书法中的那一笔藏锋,泰州规模不大不小、节奏不疾不徐、口味不咸不淡,总给人温柔水乡、静好岁月、中庸守常的印象。然而泰州人为家乡选定的城市精神特质,却是血性的“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泰州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生前常说的话,看似风风火火很不泰州,实则土生土长纯正泰州。
问道于泰州学者,他们对两者的“违和”不以为然:“水至柔,也至刚”。寻迹于泰州巷陌,遇到同样拥挤的早晚高峰,听到热情甚而热辣的泰州方言,看到入夜后街面安静却家家“鸡娃”的灯火通明,对平静下的涌动,更有感知。
水乡柔美,亦有风雨洗礼的坚韧,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岁月静好,亦有敢担大任的主动,夙兴夜寐,推陈出新。
位次居中,亦有胸怀天下的抱负,无需扬鞭,奋进向前。
2024年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市竞争更趋激烈之时,泰州市委正式提出“力争‘十五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城市能级”的奋斗目标,逆势而上,把泰州人骨子里的这股劲点燃,各区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时不我待,热火朝天。
泰州人在“最吉祥”之地繁衍生息,但从未在水波不兴中浪掷光阴,而是积蓄着澎湃之力。时代呼唤之时,看锋出静水,奔腾向前。
2024 年泰州姜堰溱潼会船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幕。图为参加会船表演的船只奋力向前(2024年4月6日摄) 汤德宏摄 / 本刊
柔中带刚
驱车沿229省道从海陵区到靖江市,几乎每隔10秒,就能看到路边一条有名或无名的小河穿入巷陌间、水田中。这场景,是在泰州采访的日常。若要比“水乡”,城内2.4万条大小河流的数量,足以让泰州在众多江南水城中昂首前列。“水城一体,街河并行”,举目见水是泰州。
泰州人生活与水为邻,以水为伴。每一天早茶,鲜汁醇汤的蟹黄包、鱼汤面、烫干丝,让你“早上皮包水”;每一天下班,澡堂池中泡热周身、洗净风尘,“晚上水包皮”。水乡温柔,不免令人生叹:在这一城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享水润而乐之的另一面,是斗水患而胜之的千年接力。柔中,是刚。
海潮倒灌、江淮涝灾、“锅底洼”洪水“走廊”……正如与泰州建城同时代的司马迁所感慨:“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泰州人留下了汉时运盐河,唐时李堤,宋时姜堰、范公堤,明时济川河等众多水利工程,仅道光《泰州志》中,有名称的水利工程就已有河39条、桥96座、坝9座、涵闸68座。建立地级市的泰州,在更广阔的空间科学规划水利工程,竣工引江河,建成高标准堤防,建设长江沿线控制性建筑186座、里下河圩堤总长4582公里,续写治水新篇章。
治水而兴,积淀坚韧刚强,泰州人遇阻无惧、克难而进。
来到年轻人“打卡”泰州的“热门”去处兴化垛田花海,装点巷陌、大大小小的标语时入眼帘:“垒土成垛,择高向上”。这是对顽强先民的感念。“为了在全省地势最低的里下河腹地生存生产,先人们向水要田,在荒滩草地间挖土堆垒,世代开垦不息,才有星罗棋布的垛田奇观。”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文化所副所长张荣良说。这也是为当下发展的自勉。用更强的能力、毅力,今日泰州人在分布较广的软土地质上修路架桥,让“无舟楫不行”成为历史,让“水浒”变通途。
从这里走出的作家毕飞宇,谈起垛田似乎云淡风轻,“作为兴化人,我对那些反而不敏感,它很难刺激我”,却道出了这股劲之于泰州人,已化入血脉,藏在骨子里。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泰州人不畏强暴、克敌而胜。
1131年,梁山泊义军余部南下抗金,在今泰州兴化缩头湖,与当地人一起,以几十只小船战败完颜昌六千金兵,“缩头湖”从此改名“得胜湖”,泰州人的“风气果决,视死如归”从此著于汗青。每年清明之际的溱潼会船节,溱湖上千帆汇聚、万篙赛舟,就源自对此战牺牲忠魂的自发纪念。
七百多年后的1842年8月,《南京条约》谈判期间,骄横的英军入境掳掠,靖江百姓奋起击退,未伤一人而获全胜,乡勇鸟枪队还击中一艘英舰的火药舱,将其炸毁。退到江对岸的英军回旋数月,终不敢再犯。在国家博物馆展陈的此战战利品,让人民的力量在国家蒙辱的至暗岁月里依然闪光。
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党领导下的泰州儿女,将坚韧刚强化为“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
从建立江浙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到升起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泰州儿女跟着党改天换地,万余名烈士为革命英勇捐躯。《英雄儿女》的原型、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带领一个排扼守高地,接连击退敌军8次进攻,战至最后一人,与敌同归于尽。英雄魂归故里,壮志四方传诵,泰州将“三个不相信”确立为城市精神特质。
正是凭着“三个不相信”这股劲,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为县级建制的泰州,工农业发展均列前茅,成为苏中经济中心县。地级市建立,泰州人更将多年的梦想一一列上日程:为圆高校梦,1997年起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起引入省内优质高校资源合建独立学院,2013年拥有第一所本科院校泰州学院,2023年泰州学院纳入省属高校;为圆高铁梦,从2005年开通泰州火车站到2024年11月开工泰州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从2005年开通宁启铁路南京至南通段到2024年12月开工盐泰锡常宜铁路……
“所有目标的实现,都要用‘干’放大有利条件,都要靠‘拼’对冲不利影响。”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闻华说,新征程的泰州坚决扛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纪念杨根思烈士牺牲 74 周年缅怀活动在杨根思烈士陵园举行(2024年11月27日摄) 顾祥忠摄
静中寓动
“渺渺孤舟发,翩翩栖鸟迁。”元代泰州尹赵孟頫笔下的城河风光,今日依然。凤城河,泰州的护城河,玉带般穿起了望海楼、崇儒祠、南山寺、梅桃柳三园等主要景点,成为游览泰州老城区的主轴线。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宽:这条罕有的复式城河,平均宽达110米,最宽处268米,足能消几番风雨、都化作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也是泰州人生活的写照。和扬州相比,泰州的游客年接待量大约只有其1/3;和沪宁杭、苏锡常相比,泰州更是不显山不露水。在聚光灯之外的这座城市,却静静地以扎实的产业基础、专业的创业服务、过硬的基础教育、细致的民生工作,为市民提供平静自适好生活。受访的多位年轻“新市民”都谈到因生活品质而选择泰州,也都谈到一个“意外”:这里静得几乎没有夜生活。
然而置身泰州,却又感到不那么简单。“我还没有时间吃早茶。”从上海张江来到泰州工作的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美丛说,这里给了她带团队做研发的平台和机会,更大激发了她的潜能。统计显示,仅2024年泰州吸引的高层次人才就达2913人。吸引王美丛们的,正是这一川静水之下,积蓄涌动着的大能量。
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的小提琴销量冠军凤灵集团,在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斩获31项金奖、5项中药材标准录入《欧洲药典》的扬子江药业,凭借463万修正总吨的新签订单量位居全球榜首的新时代造船,以“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兴达钢帘线,氯乙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等19个化工产品成为世界“单打冠军”……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却“冠军”企业林立,泰州人的静中之动在时代东风里迸发创造涌流。
这股涌动曾写就一个个泰州创业传奇。1988年,因在上海甲肝暴发期间毅然开足马力生产、全力保供板蓝根干糖浆,扬子江制药厂“一鸣惊人”。44岁的厂长徐镜人不止步于此,在这一年第三次进京拜访、终于打动名老中医董建华,以董老“胃苏饮”验方开发而成的胃苏颗粒5年后问世,扬子江药业集团由此开启中医药名医验方开发之路,至今已累计上市独家中成药38个。
同在44岁时,从乡镇打铁铺一路做大宏大特钢有限公司的朱圣财,以同样的真诚打动西北工大教授吴体常,带来球团链篦机技术。第二年,听说首钢从德国引进的链篦机核心部件损坏,宏大定制替代品后,两人一起跟车载着样品上京,路遇交通事故也坚持不弃、一天不落,终于打开这个关键市场,参与国内第一条球团链篦机国产化技术改造项目。今日宏大特钢,球团链篦机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75.75%……造船、化工、汽零、新材料等等,今日泰州的“明星企业”,几乎都有这样的成长故事。
这股涌动正书写产业链“中部突围”的新变。同样从乡镇企业起步的太平洋精锻,早已是差速器等汽车零部件的单项冠军,面对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对零部件明显不同的要求和更高的加工精度,2022年投入7亿元攻关,完成产品升级,现已进入头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十年埋头半导体蚀刻设备的先锋精科,随着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而露峥嵘,已是国内少数量产供应7纳米及以下国产刻蚀设备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为传统制造业强大的泰州打开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2024年,泰州实施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856个,同时积极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未来产业。
这股涌动也成就于城市治理者的行动。“最早谈到创业的想法,是在回靖江过年时的家宴上。没想到‘听者有心’,还没休完假,区里招商干部就找到我们,邀请落户靖江。”先锋精科创始股东、首席技术官徐子鸣对这一幕还记忆犹新。2020年10月投产的长城汽车泰州生产基地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330多天;2024年7月投产的世地新能源光伏组件接线盒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315天,完成项目签约仅17个工作日……招商引资“超时默认”“容缺办理”等改革优化流程,一个个“泰州速度”接连刷新;而鞭策政府部门有为、善为的“蜗牛奖”,就源自泰州。
“拼”营商环境的同时,面对交通、人才等瓶颈短板,泰州创新“泰有引力”政策组合引才,建设离岸创新中心用智。截至2024年底,已有26家政府主导建设的区域离岸创新中心,100多家企业建设的离岸创新中心;2023年起,泰州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新的动能正在积蓄。
居中向上
望海楼,泰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历史上四次焚毁、倾圮或拆除,但屡毁屡建。这份执着背后,是泰州纵经海进海退、区划调整而不再滨海,也始终向海的雄心。
对煮海兴盐而曾领风骚的城市来说,望海,就是望振兴、望辉煌。“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天下盐赋,两淮居半;两淮盐税,泰州居半”,曾经举足轻重的历史,藏在望海情结中,藏在散布城内的税碑、税务桥、税务街中,藏在2020年建成开馆的江苏盐税博物馆中。
今日泰州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江苏排名一直居中,区位也在苏中之中,“中而美”的形象似乎深入人心。然而,这份望振兴、望辉煌之心,让泰州人居中更向上。
居中向上的泰州,即使后发也要先至、成大事业。回望上世纪的泰州,近代民族工业起步于1908年,城市解放于1949年1月,推广包产到户于1984年,似乎都是“跟着走”,与时代大潮之间保持着“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关联。
而一旦“跟着走”起来,泰州人决不错过争上游的机会。1908年诞生的泰来机制面粉股份有限公司,20年后已在同行中“享有极高声誉”,“绿山羊”牌面粉远销东南亚。1949年1月迎来解放的泰州,很快就成为渡江战役东线指挥部,4月升起了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更宣告成立华东海军,写下人民海军诞生地的辉煌一页。改革开放新时期,泰州“厂办企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成就一个个行业翘楚。
地级市泰州建立,争上游的步伐更快。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地区生产总值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2020~2022年,泰州经济平均增速并列全省第一。明确提出建设“万亿城市”目标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你追我赶,全市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2024年新开工数、新竣工数同比分别增长47.8%、37.6%,并提出2025年力争新开工200个、新竣工120个,令人刮目相看。
居中向上的泰州,地处一隅也胸怀“国之大者”。2005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已拥有当时全国最大医药企业的泰州,提出了一个更宏大的愿景:建设医药产业园,打造中国医药城。定了就要有干大事的样子,2006年动工挂牌、2009年升格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医药健康产业定位命名的高新区、2010年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高新区并开始举办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为了服务医药企业,泰州市建设药监综合体,集合区域监管和创新服务。这座高举高打的中国医药城,现已落户14家知名跨国药企,走出高新技术企业103家,自主培育上市企业8家,贡献出国内首家获批上市的预防用生物制品Ⅰ类疫苗、首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方药品等“第一个”,疫苗产业集聚度全国园区最高,2022年起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全国前十。泰州也成为继苏州之后,第二个有园区入围前十的地级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负“国字号”。
不止于此。2019年,新时代造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NG双燃料动力船下水,这一高端船舶不久实现量产。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将打破技术壁垒的新型OLED材料产业化项目落子家乡,夏禾科技泰州项目正在量产的导电掺杂材料、红光主体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打破德国垄断。2021年,亚星锚链生产的R6级系泊链首次实现产业化运用,打破国外企业长达30年的垄断,应用于我国新一代中深水海洋钻井平台建设……泰州贡献出一批批“隐形冠军”,成型“全球研发、京沪孵化、泰州产业化”的创新链。
2023年,泰州籍院士李德仁以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等重大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他和弟弟李德毅、堂弟李德群“一门三院士”的溱潼古镇故居内,“爱我中华、兴我家邦”“敬德修业、发愤图强”的家训正吸引着川流不息来此瞻仰的学生,孕育着未来的泰州力量。
居中向上的泰州,纵有困难也矢志上大舞台。2024年12月,申能集团投资的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在姜堰开工,此时,距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带队在沪拜访申能等企业,仅隔35天。再次刷新的“泰州速度”,也是矢志“万亿城市”的她加快融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缩影。
早在建立地级市之初,泰州市就举办过“1997上海经贸洽谈会”,今日泰州设立的离岸创新中心很多就在上海。然而直到2023年11月,泰州才第二批“入围”上海大都市圈。在强手林立的长三角城市群,泰州GDP排名虽已进入前半区,仍是居中。如何向上?
有短板就补。比如交通。目前沪泰之间火车单程仍耗时2.5小时,而比泰州距上海更远的南京,抵沪时间早就缩短到1小时。今年1月5日起,经泰州市委市政府协调,泰州往返上海每天增加6个铁路班次,最快一班已缩短到1小时50分。2027年北沿江高铁开通后,泰州将真正进入上海一小时高铁圈。
对长板再锻。“上海孵化、泰州产业化”的路径,中国医药城已有多个成功案例。今年泰州“新春第一会”进一步部署,从产业、科技、教育、文化、人才、金融等各方面主动对接上海,加快建立一批科创飞地、产业飞地、人才飞地。
全面融入上海、全力融合苏南,在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中,泰州寄望更上游。
“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好长三角核心区、江苏中轴地带的区位优势,突破‘居中思维’,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不断提升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中的位次。”姜冬冬说。
藏锋正显,静水奔涌。矢志新目标的泰州人,主动走出“中”的舒适区,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奔向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