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第四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评选活动结果在北京大学发布

其中,雷州榜上有名

成为广东省此次入选的三个县(市)之一

也是粤西地区唯一上榜的县(市)


据悉,《中国文化百强县》评选由国内知名的品牌传播机构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共同推出,旨在发现、传播、展示真正有文化传承的县级行政区。本届评选历时近半年,调研覆盖范围广,沿用 “人文历史”“自然风貌”“风俗习惯”“创新发展”四项评价指标,同时重点考察县域内“国家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4A、5A旅游景区”数量,经由研究对象确认、传播平台搭建,公开数据、第三方数据调查、资料提交、专家意见、媒体测评等阶段实施,并最终发布。

雷州到底为何可以上榜全国“百强”

赶紧来触摸雷州历史的脉搏

好好感受雷州文化之美

雷州城地处雷州半岛中部

自古以来是雷州半岛的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素有“天南重地”之称

并有“岭南古郡,海北奇观”之美誉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也是广东唯一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84个文保单位和180项非遗交相辉映

6家国家A级景区争奇斗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书法之乡”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一个个国家级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雷州文化源远流长

雷州文化跨越千年,人文荟萃、古迹众多,藏在一幢幢建筑中,斑驳的墙体诉说着文化的厚重。

雷祖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西唯一一座唐代建筑祠庙。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的雷祖祠,是岭南名祠,也是雷阳八景之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人称“雷岗耸异”。


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大历五年,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唐代岭南名刹。苏轼爱其环境清幽,题“万山第一”,海瑞题“天宁古刹”,这些皆为镇寺之宝。


雷州西湖,古称“罗湖”,始建于北宋时期,因苏轼被贬至海南时途经此地,故更名为“西湖”,沿用至今。 雷州西湖是一座集秀丽风光、贤踪圣迹于一体的园林式公园,园内古迹甚多。


三元塔,是雷州府治之标志,于明万历四十三年落成。塔高57米,初名“启秀”,寓肇启文风,培育俊秀之意。后因挖地基得蛇蛋三枚,时人认为是“三元及第”之兆,遂改名为“三元塔”。历经400多年风雨,三元塔色艳如新,“金”身不老,故有“只新不旧”之美誉。


古骑楼街区,雷州古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曲街、二桥街、广朝南街、广朝北街、镇中东街、镇中西街、龙舌街等,全长约6.8公里,具有传统中式、欧亚混合式、巴罗克式和雷州南洋式风貌的古建筑物和构筑物,集雷州文化、美食、风情、古韵为一体。


185项非遗交相辉映

雷歌、雷剧、雷州石狗等3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音乐、姑娘歌、乌石蜈蚣舞、沈塘人龙舞、雷州蒲织技艺等9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湛江市级非遗15项,雷州市级非遗158项等,争奇斗艳,精彩纷呈。

雷剧作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被誉为雷州半岛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个用雷州方言表演的地方剧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老百姓的精神食粮。


雷州石狗相传起源于古百越族的狗图腾崇拜和雷州半岛关于狗耳呈祥、雷祖诞生的民间传说。雷州境内的石狗大约有两万只,距今已有1400多年,它们遍布在各镇2500多个村庄。石狗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全国绝无仅有,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雷州蒲织是一种以手工方式把蒲草编织成日常用品的传统技艺。雷州先民编织并使用蒲织品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对雷州蒲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明清两代,蒲织品已成为雷州大宗出口货物。


雷州窑始于汉唐,盛于宋元,衰于明清,是广东著名窑场之一,与广州西村窑系、潮州窑系、石湾窑系并称为广东四大窑系,以生产青釉瓷为主,产品多为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


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在雷州,一砖一瓦皆古韵

仿佛能从中听到历史的回声

感受到文化的脉动

雷州,不仅是一座城

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

等你来细细品读

来源:湛江日报(记者卓朝兴 实习生李婧)、雷州发布、网信湛江、方志广东

图片:湛江日报资料图(除具体署名外)

编辑:马栩杰

审核:林小军 罗颖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