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广东湛江吴川市第三中学室内发生的校园暴力视频,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舆论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校园暴力这一沉重话题。在这段令人痛心疾首的视频中,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被多人围殴,遭受着脱发击打、头部被异物塞入口腔等非人的折磨,施暴者的恶行令人发指,而围观者的冷漠与欢呼更是让人心寒。
校园,本应是莘莘学子汲取知识、茁壮成长的净土,是他们梦想起航的港湾。然而,这起事件却无情地将校园暴力的狰狞面目展现在大众眼前。长期遭受霸凌的自闭症学生,本就因自身特殊情况和家庭困境而处于弱势,却在校园中难以寻得一方安宁,这无疑是对教育初心和社会良知的严重践踏。
校方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令人失望。第一时间删除原视频,还要求学生签字画押,试图掩盖真相。这种将维稳置于学生安全之上的做法,完全违背了教育机构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校长若连学生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又何谈教书育人?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或许过于注重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人格培养,导致校园暴力的隐患在无声中滋生。
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施暴者惩戒力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园暴力的气焰。当十四岁成为某些人眼中的 “犯罪护身符”,法律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了暴力的帮凶。施暴者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对他人实施暴力,而受害者却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公正的对待。
社会环境同样对校园暴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短视频平台上殴打侮辱类内容屡见不鲜,塑造了一种 “暴力即流量” 的扭曲价值观,成为青少年模仿的 “毒教材”。施暴者家长的长期纵容,也如同在为暴力递刀,而家校未能对特殊背景的受害者进行有效联动保护,使其在霸凌的阴影中孤立无援。
要终结校园暴力,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法律层面,应推动恶意年龄补足,对性质恶劣的校园霸凌者取消刑事责任年龄豁免,同时建立施暴者家庭连带赔偿责任,让监护人也为自己的纵容行为付出代价。学校方面,需建立匿名举报平台,将反霸凌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增设心理干预课程,如深圳部分学校引入同理心工作房,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暴力受害者的痛苦。此外,还可以借鉴日本的《校园霸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强制学校公开暴力事件处理流程,发动社区和媒体建立监督网络,让校园暴力无处遁形。
如今,警方已控制施暴者,教育局也启动了调查,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不能再做沉默的大多数,必须携手撕开暴力的黑幕。校园不应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而应是充满爱与希望的地方。拒绝校园暴力,需要从完善一条法律、改革一项制度、传递一份善意开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昂首走在阳光下,不再恐惧与担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