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老乡们,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插秧机故障排除等一系列专业知识,请大家仔细听。”近日,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农场兴港村永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场农机培训班正在举行,室内鸦雀无声,30多名农机手们都在认真听讲。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农场(以下简称“第三农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将农机手培育作为农机数字化应用的重要抓手,以各类农机驾驶操作、维修培训为途径,提高农机手的农业生产技能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复合型的农机人才梯队,助力乡村振兴。

第三农场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农机人才培育。线上,依托“云上智农”、微信群等平台,发布农机检修技术指引,组织全场农机技术人才按时收听收看农业机械化技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培训直播,着力提高农机技术人才实操技能;线下,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农机专家、农机一线“土专家”开展田间农机课堂,举办针对性实践教学活动。目前,该农场拥有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手百余名。

同时,第三农场重视技术人员传帮带,邀请专业团队及经验丰富的农机技术人员,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青年农机技术人员传承经验和技能,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的操作示范,帮助他们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尤其是无人机施肥打药前的飞行准备、起飞控制、定点降落和简易故障排除等一系列专业知识。

为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第三农场加强农机合作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综合性农事服务,实现“集中经营、产业经营、高效经营”。例如,农场兴港村永兴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秀岭10余年间,带领15名插秧机手到江苏靖江等地进行跨区插秧作业,在高效完成农机作业、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让农机手们长了本领、富了口袋。

来源:农民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