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药产生浓厚兴趣。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以促进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是一种科学且值得推崇的做法,然而,许多人对中药的副作用了解不足,长期滥用中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那么中药长期服用会有哪些副作用呢?应该怎样合理使用中药呢?让我们跟随药师一同深入了解吧。
“天然”光环与认知误区
许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药物,副作用一定比西药小,觉得“长期吃也没问题”,甚至还有人认为“没事也可以吃点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种观点源于对中医“药食同源”的误解。例如,枸杞、红枣等既是药材又是食材,容易让人产生“安全无害”的印象。但事实上,中药作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康复保健的物质,其副作用的大小并非一概而论。虽然中药多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但并非所有中药都副作用小,有些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如川乌、马钱子等,如若使用不当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长期服用的风险
长期服用中药,特别是未经医生建议和指导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潜在伤害。
肝肾损伤
肝脏和肾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和排泄器官。长期服用中药,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或需要肝肾代谢的药物,轻则加重肝肾负担,甚者可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如雷公藤中的雷公藤碱,苍耳子中的毒蛋白,黄药子中的薯蓣皂甙都对肝脏有一定损害,何首乌、巴豆、马兜铃等中药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肾毒性。
消化系统受损
某些中药长期使用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如黄连、苦参、穿心莲等苦寒药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泻、食欲不振;番泻叶短期使用能缓解便秘,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肠道变黑。
神经系统损害
含有乌头碱的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等,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重金属中毒
部分矿物类中药含有重金属:朱砂(含硫化汞)用于安神,但长期服用可导致汞蓄积,损伤神经系统;雄黄(含砷)外用治疮疡,内服过量可能引发急性砷中毒。
其他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中药还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皮疹等。这些反应通常是由于个体差异或药物不当使用引起的。
科学合理服用中药

严格遵循剂量与疗程的“安全线”
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等,药典规定有明确的用量限制,且需先煎降低毒性;药性平和的普通中药如黄芪、当归、白术等,连续服用超过3个月也应咨询医师。
注重药材质量
选择正规医院或药房购药,避免购买到伪劣药材(如用木薯片冒充山药);关注炮制工艺,确保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半夏生用有毒,需经姜汁或明矾炮制后才能入药。
定期监测
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尤其是服用一些具有肝肾毒性的药物时,应定期检测肝肾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避免长期大量服用
中药虽好,但并非多多益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体质的变化,适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其安全性建立在科学使用的基础上。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强调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需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则。只有理性看待中药的“双刃剑”特性,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守护健康。
审稿专家:广东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主任
一审专家:广东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赖静雯
二审专家:广东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曾安娜
编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师 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