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理标志大篷车

博山琉璃

“咱炉匠连皇帝的屁股都敢摸”

博山琉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山琉璃,遐迩中外,故博山素称“中国琉璃之乡”。博山古称“颜神”,颜神是昨天的博山,博山则是颜神的延续和发展。大约从元末明初起琉璃业开始兴起。明嘉庆《青州府志》记载琉璃器出颜神镇。康熙初年《颜神镇志》和乾隆年间《博山县志》多处记载了博山琉璃产品。博山被认为是中国琉璃的发源地之一。



琉璃最早起源于炼丹家。

古代炼丹家将各种各样石头放入丹炉中,幻想能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

传说,古时候博山有一个叫路申的人,在炼丹炉的炉碴中,发现了一颗颗不规则的发光的东西,有的晶莹透明,有的五颜六色。

这东西就是传世至今的琉璃。

路申将这琉璃献给国君,并欺骗国君说,这是仙丹,放在室内一可避邪,二可长生不老。

当时的国君第一次见到这种晶莹闪烁的发光体,就信以为真,如获至宝,指定以后要将这东西进贡给国君。

清朝初年,天下大治,百业俱兴,琉璃行业也迅猛发展。

博山西冶街一带家家户户都以琉璃为业,生产的琉璃制品设计精巧,色彩耀眼夺目,可与玉石、玛瑙媲美。



西冶生产的许多琉璃工艺品被进贡到宫中,或悬于宫殿大厅,或摆设在书房案头,深得宫中上下喜爱。

乾隆皇帝见到这些琉璃品,大为赞赏,动了到博山这个琉璃之乡看一看的念头。

一次,乾隆皇帝到山东巡察,专门来到了博山。

这期间,他打扮成普通老百姓的样子,和几名随从来到博山西冶街,看到这里琳琅满目、琉光溢彩、美不胜收的琉璃工艺品,惊叹到:“博山这个琉璃之乡名不虚传啊!”。

且说博山琉璃工匠们,性情豁达、豪放,常与过街行人戏闹取乐。

乾隆与随从身穿布衣,工匠们哪里知道是皇帝驾到,见一行人在炉前观看,也上前与他们戏耍。

有的搔乾隆的后脖,有的摸乾隆的屁股。

一时间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乾隆皇帝也尝了尝“与民同乐”的滋味。

乾隆一行又走了一段,乾隆悄悄问随从:“这条街是什么街?”



“西——”一名随从刚要说出“西冶”二字,被另一名随从打断。

另一名随从抢先说道:“这是条闹龙街。”

这名随从想,这“西冶”与“戏野”谐音,恐有冒犯皇威之嫌,怕惹怒了皇帝,于是灵机一动说了这名。

乾隆含笑点头,与随从过街而去。

事后,博山琉璃工匠们得知,被他们戏闹过的是当今万岁乾隆皇帝。

于是,在博山琉璃工匠中就有了这样一句自豪的话:“咱炉匠连皇帝的屁股都敢摸!”

参考资料:《博山故事:琉璃之乡的传说》(互联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