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支持美建造军事基地,拉近俄乌冲突战线,扬言欧洲多国集资购买武装也要支持乌克兰挑战俄罗斯。

我国王毅外长更是开门见山,据理力争,指点江山,三言两语说出实情,31国哑口无言,抱怨也没有任何用!



俄乌战争一拖再拖,双方战线胶着,估计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和平的影子是半点看不见,而作为旁观者的欧洲,早就被这场战争拖得精疲力尽,不管是安全还是经济,全线告急。

结果大西洋另一头的“老大哥”美国,非但没伸出援手,反倒上前摆出一副“收钱办事”的冰冷嘴脸,说白了,这仗谁愿意打谁打,但欧洲,你得先掏腰包。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北约秘书长的吕特,成了全场最忙的政客,为了让美国开心,他拼命示好,为了给欧洲打气,他高喊“掏钱就是了”。

但不管怎么折腾,美国依旧冷若冰霜,欧洲内部分歧重重,吕特的努力,基本就是“自说自话”,这一幕,不仅让人嘘唏,更暴露了夹缝中的欧洲是多么无力和狼狈。



荷兰的首相在安全会议上面可谓是“装了一波大的”,在他眼里,什么是和平?根本不存在,既然开始打仗了,那就加大力度。

并且还呼吁欧洲那些之前帮过乌克兰的国家再次加大力度增加军费开支,帮助乌克兰拿下俄罗斯。



甚至强调欧洲那些国家,不要总是抱怨,更别抱着任何和平的幻想,如果真的和平了,那么他们对乌克兰的投资将全部化为齑粉。

而且到最后,还不忘对美国示好,溜须拍马,支持美国在欧洲建造更多的军事基地,还说美国军事基地距离俄乌冲突太远了。

希望美国赶紧加强军事投入,尽量将军事基地距离乌克兰近一点,这样乌克兰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这种“卑微”的表态已经不是第一次。



在更早的时候,人家多次求着美国说,如果美国给乌克兰运送军需物资,那么不用担心经费问题,他们欧洲那么多国家,随便集资一下,就能将这个钱出了,全部都欧洲买单。

听到这话,恐怕有不少欧洲官员头皮都麻了,直接对吕特的发言表达反对,认为这完全是跪地讨好,毫无骨气。



没错,吕特的姿态,不管在美国面前多卑微,在欧洲内部却几乎引发了普遍的反感,“你让步让得这么低,是嫌还不够丢脸吗?”

但吕特真的是无能无智的工具人吗?其实还真不是,他只不过深知,这场战争如果继续下去,倒霉的不仅是乌克兰,更是欧洲。



一个现实摆在眼前,乌克兰的结局八成已经定了,死人无数、土地丢失、社会撕裂,这就是战争的代价。

而欧洲呢?没直接上战场,也差不多成了“第二大输家”,被俄乌冲突拖垮的经济、能源危机以及永远陷入恐慌的区域安全,这些都在蚕食欧洲的未来。



最致命的问题是,之前俄乌冲突,欧洲那些国家只敢在背后偷偷的给乌克兰输入新鲜血液,不敢上台面上,但是现在直接和俄罗斯挑明了,他们就是要无底线的帮助乌克兰。

如果乌克兰输了,下一步,欧洲自己也可能被更大的危机包围,这种“墙要倒自己得先撑住”的处境,让吕特看得很明白,他的喊话与折中,其实是希望欧洲赶紧觉醒、赶紧补强,别逼得不得已只能靠美国。



可惜的是,欧洲的这些挣扎,对美国来说,是那么的无关痛痒,尤其是在特朗普那个精明到恶心的任期内,美国对欧洲的态度已彻底撕开“伪盟友”的画皮。

而且特朗普野心也是大,对于欧洲来说,他直接说他们是大电车的懒汉,只会伸手要,不会自己主宰,一直抱着美国大腿,不给美国任何好处,更是直接让欧洲多国增加5%的国防开支,要不然美国就选择脱欧。



为什么特朗普这么有恃无恐?因为,这背后有一套非常清晰的逻辑。他知道,欧洲必须性命交关地撑住乌克兰,绝不敢因为美国的撤资而让战争停摆。

所以,他下决定挺轻松,既然你欧洲不能没北约,那我正好用这个理由继续压榨你,军费增不增,物资是不是短缺,那是欧洲的事,美国说白了就是等着看戏,顺便捞一笔。



吕特当然知道特朗普的算盘,可问题是,他根本没有选择余地。欧洲太需要北约的军事支持了,因为独立应对危机,对现在的欧洲来说根本连想都不敢想。

吕特的角色,其实更像是个充满无奈的传声筒,他的工作是扛着压力对美国说“我们尽力满足你”,又对欧洲各国说“再怎么难也得更努力”。



就像吕特说的那样,美国只要给乌克兰运送军需物资,那么美国所消耗的所有费用,全部由整个欧洲买单,”表面上听起来像个妥协的交易,但欧洲的现实军工能力能跟得上战争动态需求吗?

面对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仅仅靠掏钱就能解决问题?吕特的这些策略,基本就是赌欧洲单位时间内能短暂抱团并满足条件,可惜,美国根本不搭理他们。



更残酷的是,美国不光不给吕特台阶下,还在会前让副总统万斯出面,把欧洲批得体无完肤,万斯毫不留情地说,欧洲的国防责任一直没肩负起来,问题根本就出在他们内部。

这么一讲,吕特的脸面估计都挂不住了,眼瞅着解决不了眼前的难题,欧洲和乌克兰把视线转向了东方,他们寄希望于中国这个潜在的多边调停方,渴望从中国那里获得既有和平信号又能施压俄罗斯的帮助。



于是,在慕尼黑会议上,吕特特地约见了中国外长王毅,与此同时,中乌双方也安排了外交层级的会晤。

然而,中国的态度,教科书般的冷静克制,没给欧洲或乌克兰任何幻想,王毅直言,中国会继续坚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冲突,一味推责火上浇油中国不会参与。



更重要的是,强调中乌关系的基础合作来之不易,中国不会站队,更不会偏袒,换句话说,中国的表态摆明是“你们的事自己解决去”,该建桥建桥,该修路修路,别到中国这边指望什么神奇化解。

走到这一步,欧洲其实已经没有好选项了,两条路放在面前,要么继续押注美国,成为它的“高级工具人”,要么谋求军事独立,咬牙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框架,但无论选哪条,都得经历巨大的阵痛和不可估量的牺牲。



吕特显然希望欧洲回过神来,尽早跳脱出美国的掌控,但他喊得再用力,恐怕还是难敌欧洲官僚系统的左右纠缠。

而中国虽然被看作可能的变量,却并不愿意被卷进这场大战局,更多的是以观战者的姿态慎重表达自己的立场。



到头来,欧洲自身的命运能不能翻盘,全看这个大陆是否真正有觉悟承担自主的责任,但问题是,它真的能撑得起这样的代价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