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框的红点提示必须消失
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必须统一排列
瓷砖的色块必须相同
当人们用“强迫症”来自嘲那些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时,同样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一精神疾病娱乐化与边缘化。
殊不知,真正的强迫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严重者深受反复强迫观念和行为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幸运的是,现在在福建,强迫症的治疗有了新办法。
十年“精神分裂”史 其实是强迫症
小江从2014年左右开始不太对劲,他总是反复回忆起小时候被同学欺负的情景,情绪常常不安,烦躁时他会砸东西或是突然从房间里跑出去。最开始小江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但后来,医生发现小江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强迫症——他的脑袋总是停不下来,反复想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不能自控。
虽然一直在服药,甚至加大了药量,但小江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生活一度陷入停滞,无法正常生活。因为小江的症状已经存在了10多年,也接受了多种治疗方案,但依然没有效果,因此被定义为难治性病例。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脑深部刺激(DBS)。
全省首例新疗法 疗效立竿见影
2024年底,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及心理治疗团队联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了先进的“神经影像导航技术”,使用微创的方式,在小江大脑的左右半球相应的靶点位置植入了一对微小如针尖一样的多靶点电极。
经过一个多月的自然恢复,2025年2月12日,精神科丛伟东主任、神经外科林健主任对小江术后情况及临床症状全面系统评估,明确神经调控方案,进行DBS开机调控。
▲开机前评估
疗效立竿见影,小江的强迫性思维减少了,反复回忆和纠结过去负面事件的情况明显减少,情绪波动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一些过激行为,比如砸东西、外走等,也显著减少了,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都有了恢复。小江自己也感叹:“走出来了50%!”
DBS是一种通过向大脑特定区域传递电信号来调节神经活动的神经调控技术。最早主要用于神经科领域,特别是在治疗帕金森病、癫痫等与运动相关的疾病中,它通过调整大脑的电活动来改善运动功能。
精神科主任医师丛伟东介绍:“随着技术不断进步,DBS逐渐被引入到精神科领域,特别是在治疗一些难治性强迫症和抑郁症等疾病时显示了强大的潜力。与神经科不同的是,精神科领域的DBS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量体裁衣’。就像是为不同的人调节适合的音量和音调一样,DBS的电压、频率和带宽会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严重的强迫症传统治疗方式如药物和心理治疗,对部分患者疗效有限,与药物治疗的周期长和耐受性问题相比,DBS疗效更为持久,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更加显著。这无疑为这些难治性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路径。
目前,该技术应用于精神障碍仍属于国内先进,全国仅有数家医院已开展。此次福建首例DBS的成功实施,为我省精神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填补省内空白,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通讯员:林佳荔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