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资阳市雁江区处处散发着蓬勃的朝气,村民们立足“早”字、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耕工作,掀起早春甘蔗种植热潮,让新一年的春耕“甜蜜”开局。
保和镇盘龙村。
“突突突……”2月14日,在保和镇盘龙村的甘蔗地里,循声看去,挖机与工人们互相配合,在土地里来回穿梭,平整、犁地、开行、播种、施肥、覆土、盖膜……不一会儿的功夫,一道道笔直田垄迅速种下孕育甜蜜的蔗种。
村民在地里播种。
“这几天是种甘蔗的好时节,土壤水分充足,蔗种发芽就很快,随后还会在1.5米宽的田垄中间套种玉米,增加粮食产量。”种植基地负责人杨云森说。
杨云森长期从事水果批发工作,每年售卖甘蔗1000余吨,以往从广西、云南等地进货,运输、人工等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资阳及周边城市的甘蔗消费市场,他迫切想要找到更合适的货源。“在云南种植甘蔗,人工和土地成本达到每亩1.4万元,卖外地甘蔗不如回老家自己种!”为此,杨云森四处寻访土地。
村民们为春耕做准备。
据了解,盘龙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沙土土质适合甘蔗生长。2024年,经过熟人介绍,杨云森在盘龙村流转土地130亩,在地里套种玉米和甘蔗。2025年,他在春天种下甜蜜的种子,甘蔗种植成本也降到了每亩八千到一万之间。
“大家都很积极来务工。”盘龙村村委会主任余翠兰笑着说,春耕期间,甘蔗基地需要30余人务工,按照10元一小时计费。除此之外,周边村民也能获得每亩900元的土地流转费。
村民们在地里播种。
“规模种植甘蔗想要高产,种要深耕深松,管要及早及时。基地采用滴灌种植,10月可采收甘蔗,预计每亩产量8—9吨,批发价在1到2元之间。”杨云森表示,甘蔗和玉米套种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利于后期管护,也不浪费土地。
村民为春耕做准备。
当前,雁江区甘蔗种植近200亩,年产量340吨。保和镇春耕一线的场景,展现出雁江加快春耕生产的强势劲头。
甘蔗种。
春为岁首,农为先行。今年来,雁江区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减损失、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2025年雁江区春耕生产工作,计划大春粮食播种面积138.29万亩,包含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并围绕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主要规划布局“一带两片七园”,辐射带动全区粮油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刘佳雨 王仲杰 严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