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春耕备耕工作已陆续展开。与往年不同,今年智能化农业机械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成为春耕生产的“主力军”,为荆楚大地奏响了一曲“智慧春耕”的动人乐章。
无人驾驶拖拉机“显身手”,精准作业效率高
2月13日,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港湾村机器轰鸣,春耕备耕大幕全面拉开。在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2万亩高标准农田里,几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着翻耕作业。只见他们灵活地转弯、掉头,丝毫不逊色于有人驾驶的农机。
“这台拖拉机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自动规划路线,自动避障,作业效率比人工驾驶提高了30%以上。”合作社负责人胡丹介绍。据测算,同样30亩地,传统旋耕机需一天,而北斗旋耕机最快3小时完成,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十堰市政府合作,成立了十堰国科鸿鹄科技有限公司,已生产下线第三代多种型号无人驾驶智能拖拉机,引领全国智能农机发展。
在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的同时,为提高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全省推广应用北斗农用智能终端1.19万台(套),累计推广应用北斗农用智能终端5.8万台(套),监测各类作业面积1.84亿亩,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中部地区第一。
农机装上“北斗”后,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胡丹介绍,无人驾驶拖拉机依靠北斗技术规划田间地块路线,能够一人控制多台拖拉机进行精准作业,农机手在农业生产时可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显示翻耕深度、车辆时速、开沟长度等信息,提高作业精度、质量和收益。智能插秧机应用北斗系统后,农机手只需在手机App上提前设置出发点和转弯点,它就可以做到自动规划最优插秧路径,自动避障、掉头和转弯等功能,省时省力,秧苗成活率基本达到100%。“原来农忙时,合作社需要100多个农民帮忙,现在只需要15个农机手,就能管理整个合作社地块。”胡丹说。
无人机“空中作业”,施肥喷药更高效
当前正值冬小麦春管关键时期,老河口市是湖北省小麦最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之一。在老河口张集镇,8万亩小麦开始分蘖拔节,长势喜人。分蘖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期,当地根据天气和小麦生长情况,及时调度无人机进行喷药施肥作业。一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腾空而起,在绿油油的麦田上空来回盘旋,喷洒着雾状的肥料和农药。
“无人机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而且效率高,一天可以作业500亩以上,是人工喷洒的10倍以上。”张集镇副镇长刘静对无人机的表现赞不绝口。
在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街道园滩分场张家列大队的高标准农田里,连片冬小麦已返青,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武汉君诺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催,熟练地将调配好的除草剂注入无人机药箱。随着螺旋桨的嗡嗡声响起,无人机在周催的精准操控下迅速升空,按照预设航线有条不紊地完成飞行作业。
“我们从正月初六就开始安排人员利用无人机为冬小麦追肥除草,无人机起飞一个架次就能喷洒10亩农田,效率极高,一天能完成大约500亩的作业,预计5天左右就能全部完工。”周催介绍,合作社共种植冬小麦2400多亩,于去年12月上旬完成播种。除了打理自家农田,他们还积极为其他种植户提供农机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共同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涨渡湖街道1.1万亩冬小麦全面进入春季管护期,该街道的小麦飞防作业正有序推进。为确保麦田除草工作按时完成,涨渡湖街道共出动植保无人机8台。
为了降低农户购机成本,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补贴比例最高可达30%,并组织开展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无人机飞手,为无人机推广应用提供人才支撑。从最初的试点示范到如今的大面积推广,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到施肥播种、农田测绘、农业保险勘察等多个环节,无人机正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优势,成为湖北农业生产的“新宠”。
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滴灌”,节水省力又增效
在枣阳市环城街道办事处甜黄桃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片桃园里,一排排整齐的滴灌管道铺设在地头,管道上的滴头正缓慢地滴出水珠,滋润着黄桃树的根部。
“这套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天气情况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量,实现精准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黄桃的品质和产量。”甜黄桃合作社负责人刘斌介绍。去年该合作社培育并选送的黄桃品种,相继在国家现代桃产业技术体系“蒙阴杯”早中熟桃品鉴大赛中荣获“银奖”,在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实验站2024年优质桃鉴评活动中一举夺得金奖。刘斌说,生态种植及肥水一体化等农业高效技术的运用,在其中功不可没。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89%、94%。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春耕生产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农业机械将“亮相”荆楚大地,为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添智赋能”,描绘出一幅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