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悄然降临,明朝的南京城被一层蒙蒙的春雨轻柔覆盖,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平添了几分诗意与柔情。



在这细腻而柔和的雨幕之下,朱元璋端坐在书房之中,手捧唐朝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细腻的笔触,将早春小雨的细腻与润泽,以及草色初露的朦胧美感,描绘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颂扬。



读至兴浓,朱元璋抬头望向窗外,蒙蒙春雨如同从天际垂落的珠帘,轻轻拂过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他深知“春雨贵如油”,每一滴细雨都蕴含着生命的律动,承载着大地的期盼。对于以农业为本的国家而言,春雨的及时与充沛,是丰收的希望所在,是百姓安宁与国家繁荣的基石。



天象瞬息万变,原本柔和的春雨突然变得急促而猛烈,仿佛天际的闸门被猛然打开,大雨倾盆而下,瞬间将南京城笼罩在一片雨幕之中。雨声如鼓,敲击着窗棂,也激荡着朱元璋的心弦。他再次望向窗外,雨势磅礴,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冲刷着大地,也冲刷着他的思绪。



在这急转直下的雨势中,朱元璋的灵感如泉涌般迸发。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春雨,更是一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雨水”。这个“新”字,不仅象征着雨水的崭新与独特,更寓意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的萌芽。于是,朱元璋挥毫泼墨,写下了《新雨水》:“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



这首诗展现了帝王诗歌特有的宏大与豪迈。首句“片云风驾雨飞来”,以云、风、雨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风驾驭着大片乌云,驱使着雨水急匆匆地降临人间。一个“飞”字,生动地描绘了雨水之急迫,预示着这场春雨的非凡气势。

紧接着,“顷刻凭看遍九垓”,用“顷刻”强调雨水之迅猛,而“遍九垓”则夸张地表达了雨水覆盖之广,展现了春雨的充沛与及时,以及对大地万物的滋润与呵护。

接下来的两句,“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则将视角拉近至眼前与远方。门楹之外,新降的雨水滴滴答答作响,清脆悦耳;而遥望苍穹,一片碧绿映入眼帘,仿佛雨水洗净了尘埃,让天空变得更加清澈明亮,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朱元璋的文化起步虽低,但他通过自学与幕府中文士的交流,逐渐掌握了经史知识,并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明史》称赞他文武双全,其文学成就也被《四库全书》收录。



朱元璋的文学创作中,不乏一些文人雅士难以企及的“粗豪之作”,这些作品大气磅礴,极具特色。例如朱元璋仿黄巢所作的《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首诗展现了他非凡的气魄与深厚的文学功底。



大雨过后,南京城显得更加清新与生机勃勃。而朱元璋的《新雨水》,也在这场春雨的洗礼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在这首诗中,朱元璋不仅表达了对雨水景象的赞美之情,更寄托了对国家繁荣、百姓安康的美好愿景。他以帝王的胸怀与仁爱之心,将个人的感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新雨水》因此不仅是一首赞美雨水的诗作,更是朱元璋作为帝王,对国家、百姓深沉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独特的帝王情怀与高尚情操。



在2025年的雨水节气,即2月18日10时42分星期二,农历乙巳蛇年正月二十一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朱元璋的《新雨水》与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雨水节气的美好与深远意义,共同承载着对生命的赞美与对未来的期盼。

雨水节气,读这两首诗,如同春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祝大家快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