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陈霸先,南北朝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历史知名度不高,但其地位和影响却极其特殊。
在门阀士族占统治地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陈霸先是唯一一个纯粹寒族出身的开国皇帝。
陈霸先政权主要由社会中下层豪强、岭南少数民族酋豪组成,江左高门士族被排挤出权力核心。
同时,陈霸先还是史上唯一将姓氏定为国号的皇帝。
由于陈霸先白手起家,平定羯族将领侯景叛乱,两度击败北齐鲜卑族入侵,维护江左汉人社会稳定,故后世认为陈霸先是南北朝得国最正的皇帝。
从寒门贵子到力挽狂澜,平定侯景叛乱
公元503年,陈霸先出生于吴兴长城下若里(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一户寒微家庭。
史载陈霸先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自年轻时喜好武艺,精通枪棒,又喜读史书兵法,还通晓一些遁甲之术。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陈霸先家庭所谓的寒微,并非真的贫寒,只是普通地主家庭,虽然比不上州郡世家豪族,但比自耕农还是强上不少。
陈霸先年轻时担任里司,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其为人明达果断、富有韬略,颇受乡里好评。
不久陈霸先到建邺,做了油库吏,机缘巧合的原因,陈霸先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时任吴兴太守、新喻侯萧暎。
萧暎擅长识人,他几次接触下来就认定陈霸先必成大器,就把他留在身边。
540年萧暎任广州刺史,陈霸先任参军,这是陈霸先首次从戎,这一年陈霸先37岁。
与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等青年得志的南朝开国皇帝前辈相比,陈霸先起步较晚,但陈霸先依然用他的能力证明自己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陈霸先第一次领兵就平定安化二县叛乱,后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郡守。
541年,交州(越南河内)土豪李贲叛乱,萧衍派多路军队讨伐,但均失利,543年,李贲控制整个北越。当时坐镇广州的萧暎无计可施,不久忧郁而终。
危急之下,萧衍把平叛的任务交给陈霸先,任命其为交州司马。
陈霸先指出这次叛乱完全是宗室的罪过,既不能妥善处理与岭南土人的关系,在进兵问题上迟疑不决,劳师糜饷。
在对待交州叛乱问题上,陈霸先以财利诱惑士兵,主张速战速决。在陈霸先的顽强指挥下,于547年平定交州,李贲被当地土酋所杀。
陈霸先凭功被封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至此,陈霸先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完成了从村官到一方军政要员的转变。当然,在这乱世之中,陈霸先并未止步于此。
548年,南梁爆发侯景之乱,东魏降将、羯族人侯景起兵反叛,占领建康,统治南梁近半个世纪的梁武帝萧衍被困死在台城。
镇守各地的南梁宗室各怀鬼胎,萧衍发出勤王诏令时竟互相迟疑观望,镇守广州的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坚决反对陈霸先出兵救援。
当然,陈霸先有自己的考量,北上勤王不仅体现自己忠君之名,还能扩充势力,于是冲破萧勃阻碍,执意北上。
550年初,陈霸先从广州始兴出发,北上湖南,向东抵达南康(江西南康、赣县一带),与侯景叛军展开拉锯战。
江西气候潮湿,水系发达,时值夏季暴雨滂沱,羯胡骑兵均来自北方,水土不服,骑兵机动优势又无法发挥。
而陈霸先长期经营岭南,熟悉南方潮湿气候,擅长水战,其率领的广州军多是岭南少数民族,作战凶狠,在陈霸先的率领下,侯景叛军防线被击溃,一路溃败。
与此同时,梁军大将王僧辩在巴陵(湖南岳阳)、郢州(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双方一南一北并力东进。
552年,陈、王在安徽怀宁会师,二人登坛设誓,缔结盟约,立誓共克难关。
此后陈霸先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先后攻克芜湖、姑熟,于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大决战。
此时的侯景已是强弩之末,陈霸先指挥主力强攻,王僧辩指挥水军截断退路,叛军大败。
随后陈、王联军杀入建康,侯景逃跑,后被部下斩杀,至此侯景之乱平息。
陈霸先凭借敢为天下先的果敢,挽救南朝汉人政权,使江左转危为安,一跃成为南朝声名最显赫的军事首脑。
抗击北齐,保住江左偏安一隅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时的天下处于北齐、西魏和南梁三足鼎立之势,北齐是三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而南梁是经济文化中心,被中原汉人视为正朔。
不过南梁经过侯景之乱,江左地区经济遭受重创,北齐欲趁乱攫取利益。
侯景之乱被平定不到两个月,北齐七万大军南下建康,陈霸先亲率南梁主力迎敌,利用地理优势包围梁军,弓弩万箭齐发,北齐收兵退军。
然而当时的南梁并不太平,萧衍死后,各地宗室觊觎皇位,552年七月,湘东王萧绎得到王僧辩和陈霸先的支持,在江陵称帝。
但当他屁股没坐热乎,镇守益州的萧纪就在益州称帝,由于萧绎的军队在侯景之乱中消耗很大,暂无力征讨益州,遂修书请求西魏出兵平乱。
西魏权臣宇文泰大喜,先借机出兵消灭萧纪,然后堂而皇之的把益州据为己有,萧绎与宇文泰关系破裂,554年,宇文泰派五万大军顺利而下,攻破江陵,萧绎被杀。
王僧辩与陈霸先商定,欲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当时的北齐文宣帝高洋眼看西魏势力大增,也想从南梁捞取利益,遂挥师南下,强迫南梁立贞阳侯萧渊明为帝。
此时的南梁权力把持在王僧辩和陈霸先手中,一人若领兵对外打仗,另一人即在朝辅政。
王僧辩性情保守稳重,对北齐素来委曲求全,对于北齐要求立萧渊明一事不敢忤逆,但陈霸先则坚决反对。
王僧辩认为南梁历经内乱,元气大伤,无力对抗北齐,应保存实力,其余从长计议,即攘内必先安外。
而陈霸先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若想实现南梁长治久安,就必须解决北齐这个威胁。
陈霸先苦劝王僧辩无果后,555年九月,萧渊明在王僧辩的支持下称帝,陈霸先担心萧、王对己不利,发动政变一举斩杀王僧辩,555年冬,陈霸先废黜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
此时的南梁经过陈霸先的搅动,原先的政治平衡被打破,王僧辩部下蠢蠢欲动,发动反陈叛乱,北齐遣兵五千渡江,占据姑孰,打造战船准备渡江。
陈霸先闻讯当即北上,发动突袭烧毁北齐船只千余艘,断其粮运,随后陈霸先做了两手措施,他先是修建堡垒,阻挡北齐军过江,后发挥水军优势袭击齐军大营。
而齐军远道而来,缺乏后援补给,又无法渡江,拖延数日后不得不罢兵言和。
不甘心的高洋又于第二年六月再次调集大军南下,陈霸先依然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先是摧毁北齐军在北岸的渡口,然后又切断其粮道,待其疲敝,大破齐军。
齐军两次吃瘪,损失惨重,从此再未敢南侵。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陈霸先罢黜萧氏,建立陈朝
从袭杀王僧辩到两度击败北齐,陈霸先已牢牢控制南梁军政大权,成为南梁实际掌权人。
陈霸先作为寒门庶族,崛起于岭南,在阶级背景和势力划分上,与传统江左士族集团有着本质的区别。
自王僧辩死后,朝廷大权逐渐落入庶族手中,萧氏宗室和王僧辩残余势力不甘大权旁落,纷纷起兵造反,但无论是实力还是能力都无法和陈霸先相比,在一年多时间里纷纷被平定。
在消除一切内外威胁后,陈霸先照例复制南朝历代朝代更迭的老路,557年八月,陈霸先任相国,总领朝政,封陈公,备九锡,一个月后进爵为王。
又过了一个月,陈霸先逼迫萧方智禅位,南梁灭亡,陈朝建立,一年后,陈霸先暗杀萧方智。
陈霸先称帝后维持在潜邸时期的简朴生活。
除此之外,陈朝与宋齐梁等南朝以及东晋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中下层士族、岭南溪洞豪族甚至一些游离于华夏网络之外的酋豪、盗帅成为陈朝政权的核心。
这也是江左数百年来,庶族势力首次超过高门士族。
当然,这与陈霸先出身寒族,长期经营岭南有很大关系,但也从侧面说明,自三国孙吴时代以来,统治江左四百年的门阀士族全面衰落。
559年,陈霸先在位仅两年便病逝,然而这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三十年后,陈朝灭亡之际,王僧辩之子王颁纠集旧部,掘开陈霸先陵墓,破棺焚尸,将其骨灰倒入池塘,还命人喝掉,极尽污辱之能事。
由于汉人向来注重“死者为大”,因此,陈霸先陵墓被毁案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后世莫不感慨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