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南端,有一片神秘而严酷的大陆——南极。这里终年被冰雪覆盖,气温极低,环境极为恶劣。

然而,正是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吸引着无数勇敢的探险家们前来探索。南极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对于了解地球的气候变迁、地质构造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回溯到20世纪初,南极的主权问题引发了西方列强的激烈竞争。当时,南极丰富的资源吸引着众多国家,英国作为强国之一,派遣罗伯特·斯科特率领探险队前往南极,试图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挪威的极地探险家阿蒙森也积极筹划,决心赶在英国之前登陆南极。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乘坐“特拉诺瓦”号从英国出发,向着南极点挺进。而阿蒙森虽然行程比计划晚了两个月,但他的决心丝毫未减。

为了更好地适应南极的环境,阿蒙森和队员们向因纽特人学习了两年的生存技能。斯科特出生于海军家庭,早年也有过南极探险的经历。


阿蒙森选择了一条颇具挑战性的路线,他的团队在大冰堤的鲸鱼湾扎营。这里距离南极点较近,但冰架随时可能崩塌,危险重重。

两队都在沿途建立了补给站,阿蒙森的站点位于南纬80度、81度和82度,斯科特的站点则相对靠北。阿蒙森依靠从爱斯基摩人那里学到的经验,决定使用雪橇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并准备了52条狗和4辆雪橇。



而斯科特则采用了多种交通工具,包括西伯利亚矮种马、雪橇犬队和机动雪橇。然而,矮种马不适应极寒环境,斯科特的补给站建设遇到了困难,最终位置与计划相差甚远。在探险过程中,两队都遭遇了诸多困难。阿蒙森的团队损失了4条雪橇犬,而斯科特的矮种马则死伤大半。

斯科特的机动雪橇在冰面上频繁出现故障,马匹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行进速度。最终,斯科特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将所有马匹宰杀,并将狗送回营地,依靠人力继续前行。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四名队员历经艰辛,终于抵达南极点,却看到挪威国旗已经飘扬在那里,还有阿蒙森留下的信。原来,斯科特的船曾在罗斯海东岸遇到阿蒙森的探险船,双方有过短暂的接触,但当时并未提及南极竞争。

阿蒙森率先抵达南极点后,给挪威国王和斯科特分别写了信。而斯科特团队在抵达南极点后,面临着食物储备几乎耗尽的困境,且南极的夏季即将结束,他们必须尽快撤离。


然而,在返回途中,斯科特团队遭遇了猛烈的暴风雪,行进异常艰难。队员埃文斯和奥茨因严重冻伤不幸去世,剩下的三名队员在暴风雪中顽强前行,但最终因饥寒交迫全部遇难,距离大本营仅有一天的路程。

斯科特的探险队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这不仅导致了行进速度的减缓,还加剧了食物和体力的消耗,最终酿成了悲剧。但斯科特团队在探险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和观测,他们进行了地质勘探,收集了珍贵的企鹅蛋,为南极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斯科特团队的勇气和奉献,人们在艾文斯角竖立了一座十字架。百年后的2019年1月,南极的夏季,一支新西兰科考队踏上了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他们计划徒步穿越南极大陆,展开科学考察工作。

尽管是夏季,南极的寒冷依然超乎想象,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让队员们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在艰难的行进中,几天后,他们在一片白茫茫的冰原上,发现了一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造建筑。队员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迅速向那里靠近。一番清理后,一座木质小屋出现在他们眼前。


进入小屋,队员们看到地上摆放着一些罐头,其生产日期表明这座小屋已有百年历史。就在这时,在门口的一名队员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一个牛皮包,打开后里面竟然是几卷百年前的胶卷。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些胶卷中究竟记录了什么。


经过精心修复,胶卷上的影像逐渐清晰。影像中展现的是一支装备简陋的南极探险队,队员们被冻伤的面庞清晰可见。

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所乘坐的船只竟是简陋的帆船,在极寒天气下,发动机常常失灵,只能依靠风力艰难航行。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百年前的探险者在南极所经历的难以想象的艰辛。


这些胶卷中的影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当年探险家们的艰辛与不屈。南极的奥秘依然等待着我们去揭开,人类的探索精神将永远延续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