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消费强过大城市了,返乡过年打工人的钱包破防了。外出打工的朋友们,钱包还好吗?


返乡过年能体验一把降维打击。没想到这边小县城的消费水平狠狠地震惊了人,先不说别的,光是县城的日常娱乐项目种类之丰富,早就不输给大城市了。甚至在物价和消费能力上,小县城还有弯道超车的现象。这不,今年的春节档,县城影院一张票动辄七八十,和一二线城市差不多了。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在县城的普及速度更是让人瞠目。销量同比增长 80%,10 万元左右的车型最受欢迎。这又是为啥呢?县城居民的充电条件更为宽松,而且充电费用仅仅是燃油车的三分之一,你说这么划算,入手一辆也不亏啊。


不过要说最夸张的还得是一些小县城的年夜饭,每桌三四千,都能和京沪的米其林餐厅打个平手了。而且春节期间,五线城市的日均消费规模甚至能达到一线城市的两倍。这种情况下,二三线及县域的春节客流是大城市的四五倍,这些消费现象硬生生撑起了小县城的外溢市场。


但问题来了,这种消费趋势难道只发生在假期吗?
还真不是。去年前三季度消费额增速涨幅榜靠前的大多数是二线及以下城市,而 4 个超一线城市是罕见的吊车尾。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了?那些曾经大家眼中的二三线小地方,在去年上半年,愣是凭一己之力逆水而上,稳住了国内社零增速。


那么小县城到底是谁在花钱,又是怎么赚到钱的呢?


近几年,很多人都感叹在县城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一般来说在县城过得好的主要有两类人。


一类是铁饭碗,虽然收入可能并不算高,但胜在旱涝保收,按时上下班,加班少,生活压力小,幸福指数高。你说要是每天都能按时下班,谁不想开心消费消费呢?


另一类,就是传说中的县城婆罗门,家里有产业,开厂开店开公司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当地积累起了人脉和财富。对他们来说,外出打工,自然不如守好家里的产业划算。


但话说回来,县域经济的崛起,更依赖于时代的必然性。就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县城建设发展。你看,从电影消费到新能源汽车,从大型商场到连锁超市,下沉市场的消费场景正在发生剧变,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潜力和升级趋势。未来县城就是中国经济的底气。你们老家的消费高吗?来评论区聊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