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二十一世纪以来,北漂一族的生存情况可谓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北京这座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在生活境遇上,却处于这座城市的最底层,过着最简单的生活。
而北漂群体,更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并非所有北漂一族的生活都是糟糕的,例如互联网博主“王大珂”,她的家庭一家三代共计六口人,就全部都过着北漂的生活,而且过得还算不错...
12平米的快乐
“王大珂”一家来自东北,全家六口三代人全部都是北漂一族,除了“王大珂”夫妇之外,还有自己的公公婆婆,丈夫的外婆以及丈夫的妹妹。
一家人在北京就生活在一个十二平米的小宿舍内,六口人挤在一起,但是生活也算是其乐融融。
一家六口人,四个人都算是能持续挣钱的劳动力,丈夫的妹妹目前还在上学,但是寒暑假的时候也会出去打工,几个月下来也能挣到不少钱,所以至少也能算是养活自己。
而丈夫的姥姥,则是完全退休的状态,单纯因为老家没人了,所以必须跟着家人一起来北京。
虽然姥姥是完全没有收入的,但是姥姥的日常开销可谓是极其有限,因此也不能说是累赘,最重要的是姥姥的身体还算是硬朗,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看病。
所以“王大珂”的家庭相较于其他有负累的北漂一族,日子先天就要好过得多。
至于家里其他的四个劳动力,他们挣的钱可就不少了。“王大珂”自己是一位自媒体博主,某短视频平台上有着16.6万的粉丝,这个粉丝数量不算是很多,但是却也还不错。而且更新视频的内容就是他们一家子在北京的日常生活,相对而言算是非常简单的了。
但是一个月下来,算上视频收益和广告费用,“王大珂”也能挣到一万多块钱,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完全够用,而且还有富余。“王大珂”的公公则是消防公司的中控员,每天都要上夜班,他回家的时间正好就是别人早上起来的时间,所以公公往往就会做完早饭之后再休息。
公公的收入也不低,一个月请了几天假没有全勤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一万四千多,如果是全勤的话,这个收入基本上还得再多不少。
“王大珂”的婆婆在超市工作,每个月的收入也有差不多八千块钱,相对比较少,但是负担自己的开销也是绰绰有余。
“王大珂”的丈夫就更不得了了,他是一名程序员,但是头发却相当的茂密,一个月的收入至少能够达到三万五千元,比家里其他三个人加起来只是稍微少那么一点点。丈夫也算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没有丈夫的这个收入,那当真就是天塌了。
但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王大珂”的这个大家庭的收入是统一支配的,一大家子人劲都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奋斗,一年到头一家人也能攒下来十几万块钱。
而且“王大珂”一家早就在燕郊买了房子,房子的首付是“王大珂”和自己的丈夫掏的钱,但是房子的名字写的却是自己婆婆的名字,而且房贷也是公公婆婆在还,每个月有五千多块钱。
只是相较于遥远的燕郊,一家人为了工作方便,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在北京市内居住,也就是这个仅有十二平米的宿舍楼。
另一方面,公公婆婆对“王大珂”确实很好,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先给“王大珂”,而且每天都会给“王大珂”做饭,还都是各种好吃的换着花样的做,完全就是把“王大珂”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了。
比起那些整天挑拨婆媳矛盾的博主,“王大珂”的故事才是更加值得我们所推广的,正能量的故事。
不过我们也需要重点了解的一点在于,“王大珂”的家庭之所以能够在北京过得还算不错,手头甚至比很多本地人还要宽裕,是因为这一家子有四个劳动力,而且没有什么拖累。
更重要的是,他们住的是宿舍,是没有住房成本的!
北漂们的苦恼
事实上最让北漂一族感到苦恼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从胶囊房到草地蜗居房,北漂一族的住房难问题可谓是始终都在持续。
而且面对北京日渐攀升的房价,北漂一族很难在北京购房,甚至就连房租也逐渐的上升,某些地区的房租甚至堪称天价。
买不起房本身就已经很痛苦了,可是近些年来,甚至有些北漂连租房都快要租不起了!
在北京的很多外来人员,普遍工资较低,为了节省自己的开支,只能选择住在居住面积小,地段偏远,环境不佳的出租屋。
例如城中村,胶囊房,这些住所本身安全系数就很低,居住条件也很差,但是房租却也贵的离谱。
然而这些城中村,确确实实的解决了不少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比如著名的唐家岭(已被拆迁),一个小村子里挤进来了上万名北漂一族,当地村民赚的盆满钵满,但是住在其中的租客却苦不堪言。
过于拥挤,排水系统过差,自建房的地基不堪重负,火灾隐患突出,采光性糟糕,种种问题始终都在困扰着租客们。
北京作为打工人的天堂,却无法满足打工人安身的需求,房价和房租的节节攀升,使得这些人连最低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甚至还出现了城中村遭到拆迁的时候,普遍产生无法找到其他廉价出租屋的焦虑情绪。
“王大珂”一家的境遇在北漂群体中,始终都是一个少数,更多人的生活其实还是比较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