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蓉高速莫来,有执法人员逮了个川Y的车辆在盘问!”一个群名看似普通的聊天群,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就有群友立刻化身为“信使”,向群里的驾驶员通风报信“躲避检查”。



近期,成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查处了一起典型异地非法营运案件。由此,一个潜伏在黑车营运者之间的“通风报信”群也浮出了水面。

2月12日,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在汉蓉高速新都出口对过往运输车辆进行例行检查。10点半左右,一辆7座小型客车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



“大家都是亲戚,趁着孩子还在放假准备带着去成都走亲访友。”面临执法人员的问询,驾驶员和乘客异口同声,一口咬定只是“搭便车”。

此时,细致的执法人员发现车上一名乘客表情异样,在执法人员反复询问下,车里的乘客终于松了口:“对对对,我们和驾驶员并不认识,我和妻子是准备带娃娃去成都看病,我们给了每人150元的车费从巴中乘该车前往成都,麻烦快一点让我们走吧!”面对乘客的证言,驾驶员不得不承认自己从事非法营运的事实。随后,执法人员协助乘客在正规打车平台重新下单。



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当执法人员在使用驾驶员手机固定相关证据时,手机弹窗跳出了一个名为“加油站”的群聊信息“汉蓉高速莫来,有执法人员逮了个川Y的车辆在盘问!”

怎么我们的设卡检查位置马上就有人知道了?这些为群里从事违法运输的人员逃避检查提供“可靠信息”的人又是一群怎样的人?面对该情况,执法总队立即采取相关行动。“我们联合省高速总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疑似非法营运的车辆进行精准排查,加大查处力度。另外,还深入企业、社区、校园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执法人员介绍,针对异地非法营运“通风报信”问题,执法总队已将相关情况函告公安机关及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普法小贴士

“黑车”司机身份信息不透明、交易过程无凭证,乘客容易遭受敲诈勒索、中途甩客等侵权或发生纠纷,投诉无门,甚至可能有个别黑车驾驶员借载客之机实施犯罪。非法营运车辆往往存在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等问题,基本无法达到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此外,非法营运方无法为乘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等必要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

执法人员呼吁广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一定要破除侥幸心理,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希望广大市民出行时自觉乘坐正规车辆,拒乘“黑车”。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陈煦阳供图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责任编辑 何齐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