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来聊原子弹与五个00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00年前,当时的科学江湖之中,出现了五个年龄相仿的天才。

历史让他们走到了毁灭或者拯救地球的关口。



——原子弹将从他们手中诞生,而他们又将如何选择?

五虎大哥叫费米(1901年9月29日,天秤座),他为何用费米悖论暗示我们外星人的存在?

二哥叫海森堡(1901年12月5日,射手座),他为何被称为拯救世界的男人?

老三是冯·诺依曼(1903年12月28日,摩羯座),他真的是因为原子弹而发明计算机的吗?



还有老四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金牛座),他为何总是眼含愧疚?

以及老五爱德华·泰勒(1908年1月15日,摩羯座),为何总有人说,他才是整个故事的终极大魔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1939年·密歇根大学

时间回到1939年,7月的北美艳阳高照。



二哥海森堡从德国而来,他是五虎之中,当时唯一不在美国的人。

因为,当时天下未定,希特勒虎视眈眈,犹太科学家们纷纷逃来美国。

而海森堡则是这五虎之中,唯一一个非犹太血统的人。

大哥费米赶来与海森堡相见,劝他也留在美国。

而海森堡则说,祖国需要我。



有人说,海森堡是一个深爱德国的人,这从他少年的经历就能看出。

他出生于一个日耳曼学者世家,出生时,正赶上铁血宰相俾斯麦让德国蒸蒸日上。

可后来,日益强大的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时海森堡13岁,加入了自由兵团,这是一个由德国童子军组成的非正式部队。



然而,4年后,德国战败,经济崩溃,连海森堡这种世家大族都要忍饥挨饿,他本人甚至必须靠当仆人才得以果腹,这时的海森堡年仅17岁,可已经见证了德国的兴衰,这更加坚定了他复兴祖国的信念。

1年后,海森堡考入慕尼黑大学,从仆人做起,地位很低。

这是古代欧洲流传下来的大学体系,就像我们在牛顿故事里分享过的一样,学生也分三六九等。



本来,海森堡的数学天赋极高,很适合研究当时最前沿的量子力学,而且,他老师索末菲本就是当时的量子先驱之一,可他却偏偏让海森堡去算那些古老又复杂的湍流,完全把他当做一个边缘的人肉计算机使用……

然而,天才,不甘于沦落,1922年,21岁的海森堡看准机会,在量子大神波尔到访德国的一次演讲中,他勇敢发言,询问波尔电子跃迁的时间是多少?



波尔算不出来,搪塞两句糊弄过去了,而散会后,波尔就托人找到了海森堡,与海森堡肩并肩的散步,谈论波尔原子模型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波尔模型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电子分层级绕原子转的模型。

短短几十分钟的散步,波尔对海森堡惊为天人,与他约定,你博士毕业后,来丹麦,来哥本哈根,与我一起研究。

同时,波尔还将海森堡推荐给了比索末菲更厉害的一位量子先驱——波恩。



就这样,海森堡脱颖而出,来到哥廷根大学,拜入波恩门下,也就认识了自己的大师兄——费米和小师弟——奥本海默。

这是海森堡最快乐的日子,他用自创的矩阵力学首次让量子成为能够被计算的微观物理,他前往哥本哈根赴约,与恩师波尔深入学习,还在波尔的鼓励下,开始世界巡回,演讲量子力学,去过日本,也来过中国,随后,1932年,31岁的海森堡更是在波尔的指导下,斩获诺贝尔奖,人生走到了高光时刻。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扬言要让德国复兴,要让日耳曼民族一雪前耻。

而毫无疑问,这也是海森堡的最高理想。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39年,当费米在美国听到昔日师弟说出——祖国需要我时。

他明白,人各有志,不必强求。

可当他继续听到师弟那有关老鼠夹的理论时,忽然开始后背发凉……



链式反应vs捕鼠夹

也许有关原子弹的原理,你听说过链式反应,听说过铀235如何释放一颗中子,中子又如何击中下一颗铀235原子,释放更多的中子,从而释放巨大能量。

但是,天才就是天才,海森堡当时可没跟费米说什么中子、原子,临界质量的,而是问,你想过盒子里的捕鼠夹吗?



费米一听就懂,他恐惧的看向师弟,师弟点点头。

原来,想象一下,每一颗铀原子,就是一只扣着两颗软木塞的捕鼠夹,当我们将之密集排列后,再扔一颗软木塞进去,它会立即触发一枚捕鼠夹爆炸,接着,捕鼠夹的软木塞飞出,又触发更大面积的捕鼠夹爆炸。

然而,此时软木塞会飞得到处都是,很快捕鼠夹爆炸就会随着软木塞不足而停止触发。



但这个时候,我们给它外面加上一个罩子呢?

这样软木塞就只能在罩子里弹射,让捕鼠夹爆炸一直持续,而这个罩子就是临界质量,软木塞就是中子……

所以,费米懂了,自己这天才师弟,是想释放这可怕的原子力量,来帮希特勒制造超级武器……



无需多言,送走师弟后,费米立刻找来了大学同事——里奥·西拉德(LeoSzilard),这也是一位匈牙利犹太人,和费米一样,1年前刚刚逃来美国,费米本是意大利三代农夫之后,但却意外的颇有家学,据传,这是因为他祖上出过一位隐姓埋名的犹太拉比。

费米小时候,本不是天才,而是像特斯拉一样,一直生活在天才哥哥的光环之下,然而,在一次意外中,小费米也和特斯拉一样都目睹了哥哥的离世,从此开始将自己放逐到书本与知识的世界之中,成为天才。



费米擅长构思,他总能想到那些无人关注的细节,比如,那些被扣住的软木塞,那些中子,这其实最早就是费米的大脑实验室的产物,他就是通过这一学说获得诺贝尔奖的,因此师弟海森堡才只用说一个盒子里的捕鼠夹,费米就立刻懂了。

费米获得诺贝尔奖是1938年,当时,意大利即将暴走,于是,费米就趁着出国领奖的机会,带着自己的犹太妻子和家人,从颁奖现场,直接逃亡美国……



这都是当时的背景故事,总之,费米与同事两人按照海森堡的暗示,很快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搭建出一个天然铀反应堆,并得出结论:只要找到适当的中子减速剂,就能制造原子弹。

得出结论后,西拉德驱车狂奔到长岛,约见爱因斯坦,两人合作,写下了这封《爱因斯坦-西拉德信》,信件很快就被爱因斯坦转交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



信中写道:在大量铀中建立核链式反应是可能的,这将导致一种新型炸弹的诞生,如果这种炸弹由船只携带,并在港口爆炸,很可能会摧毁整个港口以及周围的一些领土。

而且,德国实际上已停止出售其接管的捷克斯洛伐克矿山的铀。

美国也应该尽早采取行动。

果然,信件投递后两个月,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而此时的海森堡,也在回国后立刻加入德国“铀工程(Uranprojekt)”,开始研发原子弹。

可反观美国这边呢,罗斯福不过拨款6000美元,成立了铀咨询委员会而已。

而且,铀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减速剂在哪里?

浓缩铀在哪里?

谁也没见过,谁也不确定这种超级炸弹是否真的能造出来。



因此,身在美国的四位天才就这样依旧岁月静好的生活着,而殊不知,一声惊雷即将传来……

《哥本哈根》

这声惊雷,就叫做——《哥本哈哥》,据统计,这是有史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物理戏剧。

它讲述了1941年,魔王海森堡与恩师波尔恩断义绝的故事。



当时的德国已经完全占领丹麦,海森堡身为纳粹核武器项目的领导人位高权重,再次来到哥本哈哥,故地重游,他约见了恩师。

而此时的恩师波尔,不过是德军统治下的一名阶下囚。

波尔当然知道海森堡的来意,回忆着当年自己第一次与他相见,散步,将他从籍籍无名的小辈中提拔而出,又将他在哥本哈根一路培养成诺奖得主的点点滴滴。



波尔眼前的海森堡似乎说了很多很多,但波尔只听到一句话,那就是,呈现在还早,你赶紧跟我回去,一起为希特勒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吧。

而波尔只是回答说,你走吧……

眼前这个海森堡,再也不是自己的爱徒,原子弹,很快将从这位魔王的手中诞生……

消息传到美国,费米再次组织了一场紧急研讨会。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德国的原子弹计划已经进行了2年之久,挪威的减速剂工厂——重水工厂已经投产多时,海森堡可能即将成功。

同时,1942年,美国珍珠港遭遇日本袭击,战争真的来了。

终于,1942年8月,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正式成立,可由谁来领导一众科学家们?



思来想去,美军没有选择老道的爱因斯坦,也没有选择人气正旺的费米。

而是选择了奥本海默。

原因其实很简单:

1,奥本海默是犹太人,他会对德国抱有天生的仇恨;

2,奥本海默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履历清晰,这很安全;



3,奥本海默是富二代,是花花公子,一般的金钱和美女都收买不了他;

4,奥本海默是美国本土出生少有的量子天才……

奥本海默的故事

奥本的老爹17岁从德国来美国,刚到时连英语都不会说,但他却凭借着对颜色的敏感,几年之后就成了纽约知名的纺织企业家,还娶了一位年轻又美丽的女画家,并生下了奥本。



因此,小奥本在一座挂满了梵高、伦勃朗和毕加索的豪宅里长大。

小奥本智商太高,过于早熟,很少和同龄人玩儿,于是,14岁时,老爹给他报了一个夏令营,但没想到,奥本看谁都傻缺的性格,很快让他成了被坏小子们欺负的对象,给他取了个“美人儿”的外号,还把他光屁股塞进了装满一半油漆的油漆桶里。



然而,奥本没有逃跑也没有怨言,反而写信告诉父母:其他孩子正在教我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另外,奥本还是一位语言天才,十几岁就精通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甚至就因为想阅读古印度史诗原文,就自学掌握了梵语……

再加上,家里本来就是开染坊的,化学那更是大师水准。

于是,16岁的奥本被哈佛录取,学习化学。



可是,有一种人,叫做实验杀手,去到哪个实验室,哪个实验室就爆炸。

去到哪一层,哪一层半个月内都得不出准确数据。

甚至都不需要他动手,只要是他参与过的实验,就没有能成功的……

别问我是怎么认识这种人的,反正,奥本就是这样一位实验杀手级别的存在。

于是,他就总盼着去研究点儿不需要做实验的理论物理。



可好不容易盼到本科毕业,说好的去英国不做实验呢?

怎么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自己还要每天做实验?

导师,你是不知道我实验杀手的威力吗?

不过,导师认为,什么恶犬我没有驯服过,你就给我做,做到我满意为止。

这让奥本深感挫败,于是他就和导师展开了明争暗斗,最后因为一颗毒苹果事件,被导师抓住把柄,差点儿一举被送入监狱。



这颗毒苹果竟然是奥本偷偷抹上化学试剂后放在导师桌子上的,幸好导师没吃,事情就败露了。

然而,竟苹果上到底有没有毒,没有实证,再加上奥本的金主爹妈赶来,营救奥本,之后,奥本虽然休学一年,但也总算如愿,又在爹妈的运作下,成功进入了德国哥廷根大学,拜入波恩门下,从事不需要做实验的理论物理研究。



也就是在这里,奥本认识了两位天才师兄——费米和海森堡。

也许就像是,天才才能与天才顺利沟通一样吧。

到了哥廷根的奥本,再也不是那个怪胎,他开始表现出自己的领导力和演说力,有一次,奥本领着一帮学弟、学妹开研讨,费米也来悄悄旁听。

可这一听费米不淡定了,奥本这小子在说啥?



这些高深的理论我都听不懂啊,可他们却好像都懂,听到最后,费米都有点儿沮丧,是不是自己老了,跟不上节奏了。

然而,费米说,直到我听到最后一句话,我才振奋起来,原来,奥本在说,明白了吗?

这就是费米的β衰变理论……

费米,这真是,虾仁猪心啊,天才们互黑,我们吃瓜就好。

其实吧,据我了解,为什么会成为实验杀手?



就是实验时,话太多,总想着瞎扯淡哄学姐开心,你能得出正确结果?

而理论呢?

不一样,只需要知识面广泛,会扯会圆,再有师兄、学姐为你背书,你就能行,这个奥本更擅长。

于是,奥本就这样被美军选中,他即将率领整个美国,对抗海森堡。

奥本的三个选择



1942年,奥本领命后,就立刻就面临着三个选择:

1,选址;

2,选人;

3,选弹药。

选址好说,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这里千沟万壑,是天然的世外桃源,敌国难以发现。



选人这个也不难,先叫上万人迷——费米,再叫上偶像派——冯·诺依曼,只要听说能与他俩共事,这足以吸引来一大批天才学者,再叫上实力派小生——泰勒,他在二十来岁的少壮派中也有很强的号召力。

于是,五虎小聚义,无数科学家涌入沙漠,后来的历史学家说,奥本就像一位推销员,他很快就组建起一座汇集全美最优秀头脑的沙漠小镇,沙漠实验室。

接下来,最难的就是选弹药了。



经过计算后发现,铀235好像确实不行,因为这东西特别难提存,画面里这就是当时美国的铀浓缩机器,需要上百人操作,包括我们四乙基铅故事里的英雄小帕,当年20岁,跟学姐在这台机器前整整看了4年的光谱,也愣是没能提取出1公斤的浓缩铀……

而且,当时的天然铀矿几乎全部被德国掌控,美国也很难得到,一时之间铀弹思路,举步维艰。

于是,退而求其次,奥本选中的钚,这也是一种能链式反应的元素。



好提纯,产量大。

然而,想让钚达到临界质量,就不能用铀弹的那种枪式结构,它必须要四面八方均匀受压,才能引爆,而如果要均匀施压,我们就必须要在它的四面八方同时引爆炸弹,这太难了,算来算去,怎么都算不出这个均匀爆炸的模型。

于是,五虎中的逍遥子——冯·布劳恩出场了……

他天生贵族,自带音箱,出场时,他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我帮你们一一口算

如果说海森堡是心算湍流的人肉计算机,那冯·诺依曼就是口算原子弹的数学魔王。

据说,当冯·诺依曼来到沙漠时,依旧是吃吃喝喝,带领着他的计算组,过得十分逍遥。

每当其他组有计算需求提过来时,冯·诺依曼基本可以口算解决。



比如,这原子弹到底在高空多少米爆炸威力最大,冯总心算后,说,550米,果然,后来日本那两颗就真的是600米和503米引爆。

再比如,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铀235和多少纯度的铀235能够达到临界质量?

冯总略微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说,可能不够,纯度要83%,我们做不出来。



重量1公斤就够,但如果要保证这1公斤发生链式反应,我们至少准备60公斤。

果然,后来广岛那颗,就真的是80%浓度,烧了64公斤,引爆1公斤。

这就是恐怖的冯氏算力,据说,后来美国研制埃里克(ENIAC)计算机时,有几个数学家聚在一起切磋难题,有一道难题困住了所有人。



于是,有个人决定带着台式计算器回家继续演算。

第二天清晨,他颇为得意地炫耀说:一直算到早上4点半,我总算算出了5种解。

说话间,冯总进来了,他好奇的问,什么题这么难?

大家都想见识一下冯氏算力,于是把题目递了过去,只见冯总眼望天花板,不言不语,迅速进到入定的状态。



约莫过了5分来钟,他就说出了前4种解,又在沉思着算第5种……

青年数学家再也忍不住了,情不自禁的说出答案。

冯总先是微微一惊,但没接话茬,又过了1分钟才说,你算得对。

那位数学家苦笑着说,这还造啥计算机啊,冯总的大脑就够了啊。



冯总不解,直到大家哄笑着说,他昨晚用计算机算了一晚上才算出这5个解,冯总也跟着哈哈哈大笑起来。

除了算力,冯总还过目不忘,他是全才,从物理学、到经济学,从生物学,到文学,再从历史学到八国语言、钢琴十级,无一不通。

而据说,冯总最厉害的,还是麦霸K歌、派对蹦迪、雄霸夜店。



冯总是来自匈牙利的贵族,祖上犹太银行家,曾花大钱,捐了个世袭罔替的冯之爵位。

因此,冯总其实姓诺依曼——纯纯的贵族天才,小兄弟泰勒曾说,冯总脑海里有一个丰富的笑话库,还全部是荤段子,比如“一个匈牙利人进入旋转门的时候在你身后,但他却比你先出来”,冯总是我见过唯一一个能随时切换三种语言讲荤段子的人。

然而,哪怕是自带音响的冯诺依曼,面对如何均匀引爆钚弹的问题,也陷入了沉思。



好一会儿后他说,记得当年有一个英国来的小伙儿,叫做图灵,他跟我讲过一种二进制图灵机的构想,如果他在就好了,这个问题我算不出来,但图灵机可以。

于是,据这位当时冯总手下计算组的小兄弟——罗伊·格劳伯(RoyGlauber)说,冯总因此设计了一种穿孔图灵机,分发给数万家庭主妇,她们就在那些穿孔卡片前不停的算啊算,她们非常辛苦。



计算的结果交到当时年仅18岁的罗伊手中,他们又要进行验算,从海量的数据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再进行下一步运算。

就这样,算啊算,终于,冯总团队算出了压缩钚弹的方案——32块炸弹组成的圆球包括钚核心。

接着就是实验组上阵,他们要让这32块炸弹在百万分之二秒内同时引爆,这位当时年仅22岁的实验组成员说,这太难了,我们为了测试,需要一台能拍清引爆闪光的超高速相机,正当所有人都觉得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这种相机时,奥本来了。



奥本总是不知疲倦的在各组中巡回,他了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核、原子、流体力学,等等等等,他不仅是科学的天才,也是语言艺术的天才,他总是能激发大家的思路和想象,但结果,当他听到这不可能的相机时,也只是摇摇头,走开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奥本就给实验组带来一台军方的超高速相机——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东西?



很快,实验组将引爆同步控制在了百万分之四秒以内,包括那边的铀浓缩组,也已经浓缩到75%,眼看着原子弹就要诞生,这会儿,时间是1943年底,在一场欢欣鼓舞的研讨会上,似乎谁也没注意,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悄然诞生了……

费米的脑洞

当大哥费米在研讨会上提出,或许我们的链式反应还将进一步激发原子聚合,释放出更巨大的聚变能量时,大家不以为然,全当是费米又脑洞大开,就像他的费米悖论一样——既然天上那么多星星,逐一计算,外星文明也应该存在数十万个啊,可他们都在哪儿?



费米总是这样关注这样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点,然而,当现场的小兄弟泰勒听闻时,却忽然拍案而起,他认为这简直是天启神授一般的灵感,如果将之释放,这可是比原子弹还强数千倍的氢弹啊。

他欣喜若狂,他手舞足蹈,而在坐的一众天才却认为,是不是有点儿多余,原子弹,一枚夷平一座城市,已经够了,氢弹?

你是真想毁灭世界吗?



就这样,小兄弟泰勒的激情在众人的冷淡之下,被强压了回去。

但氢弹的种子已经在不经意间被种下了。

很快,到了1945年春天,盟军攻入柏林,德国战败,两件事儿,盟军就想确认两件事儿:

1,希特勒死没死;

2,海森堡造没造出原子弹。



很快,希特勒的遗体被发现,海森堡也被捕获。

面对审讯,海森堡十分坦然,他说,我1942年就停止了原子弹的研发,因为我算错了,我错算出浓缩铀需要好几吨才能达到临界质量,所以,这还怎么做炸弹啊,一颗核心就好几吨,炸弹不得几十吨?

什么飞机大炮能将其发射?



而提纯这好几吨浓缩铀又要几万吨天然铀,这太贵了,根本就不是一种可行的炸弹方案啊,所以我早就放弃了……

然而,这可能吗?

虽然历史就是如此帮海森堡脱罪的,但是,我们从五虎天才的视角来看,冯总略微演算就能算出来的数据,同为心算湍流的人肉计算机——海森堡能算错?

就算一遍算错了,验算时还继续出错?



就算发现铀弹不行,如果真心想帮希特勒,那海森堡难道想不到钚弹?

所以,海森堡大概率不是算错了,而是他于心有愧,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停止了研发,他不希望如此杀器出现在希特勒手中,出现在世界之上……

会是波尔当年的劝说吗?

我们不得而知,海森堡也因此被誉为,拯救世界的男人,否则,不少人认为,以他的天才,很可能在1942年,就已经帮纳粹德国做出了原子弹……



如此一来,博弈的皮球突然又被踢回到奥本这边,既然德国没有原子弹,那我们是否还应该帮美国继续研发呢?

离开沙漠

当听闻海森堡算错以后,这位名叫约瑟夫(JosephRotblat)的波兰科学家立即收拾东西,离开了沙漠实验室。

他是波兰犹太人,妻子、家人在战争中被杀害。



他是怀着满心复仇来到的沙漠,可当他得知德国没有制造原子弹时,却义无返顾的离开沙漠。

——这种大杀器,不应该借我们之手,现身人间。

这种想法,一时之间席卷沙漠,甚至就连这位奥本身边最亲近的学生——威尔逊(RobertR.Wilson)也动摇了,他来找奥本,说自己要开一个研讨会,研讨大家接下来是去是留,他也认为,我们不必再制造原子弹。



奥本当场以,别给军方找麻烦为由,拒绝了威尔逊的研讨会申请。

可当威尔逊还是勇敢的召开了这场研讨会,然而,研讨会开到一半,他却从人群中看到了奥本。

奥本申请发言,随后便站到人群前说,虽然与德国的战争结束,但原子弹,我们将之制造,它就将成为美国的秘密武器,我们不知道它将来什么时候会被用于战争,但世界一定会因我们的核试验而了解这种秘密武器的可怕,我们将因此获得足以真正实现世界和平的威慑力。



奥本激情演讲,将原子弹有助于世界和平的理念传播给大家,一时之间,在场人都被说服了,甚至就连威尔逊也暗中点头,就这样本应该商讨怎么散伙的研讨会,在奥本的演说下,没有一人离开。

随后,时间来到1945年夏天,沙漠实验室,已经制造出四枚原子弹,两颗钚核心,两颗铀核心。

而与此同时,一场更高层的研讨会也被摆上了桌面——到底要不要将这些原子弹用于实战?



因为,当时德国虽然投降,但日本还在太平洋上负隅顽抗。

不少科学家认为,我们已经有了费舍教授的奶泡弹,日本已经被炸成了人间炼狱,这个故事我们专门说过,因此,再向日本投这种无差别的大杀器——原子弹是否有点多余?

我们只需要找一个无人的荒岛,爆给日本看看,就能起到威慑并勒令他们立即投降的效果。



但奥本却再次用自己的演说天赋,力排众议,他认为,必须用于实战,才有足够的威慑力,才能尽快结束战争,而战争一旦结束,这无疑将立刻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就这样,最终奥本在这份立即使用原子弹的文件上签字,一时之间他成了激进派的偶像,尤其泰勒,他忽然看到奥本背后,闪着光……



四枚原子弹

就像我们曾经在哥斯拉的坟墓里说过的一样,这四枚原子弹,第一枚钚弹——三位一体,在沙漠实验场中爆炸,震撼了所有在场的军方和科学家——一枚炸弹真的能毁灭一座城市……

第二枚铀弹——小男孩在广岛爆炸。

第三枚钚弹——胖子在长崎爆炸。



而第四枚铀弹——本应该在新潟爆炸的恶魔核心,还没有投下去,日本就已经投降。

看来,奥本的预言没错,原子弹果然立即终止了战争,救了很多人。

因此,奥本成了英雄,一时之间,风光无限,然而,背地里,科学家们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将如此杀器召唤人间,当有人问奥本,奥本说出了那句名言——我记得印度史诗《薄伽梵歌》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我成了毁灭世界的死神。



表面上,奥本被誉为”原子弹之父“被美国军方、政界推上了制高点,甚至成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院长,一时之间就连爱因斯坦都成了奥本的下属。

他的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可就在这种无限荣耀的嘉奖之下,我们发现,奥本的眼神变了,变得始终包含愧疚。



也许,海森堡是对的吧。

我为何当初没有计算错误?

很多人如此解读奥本的愧疚眼神,因为,当奥本听说美军在得到原子弹后,还想继续得到传说中的氢弹时,他终于暴走了,就像他小时候不惜用毒苹果来抗争一样,他也决定压上自己的所有,来与美军抗衡到底——绝对不能研发氢弹。



这还用说吗?

在那个冷战即将来临的时代,忤逆美军,禁止氢弹?

你是几个意思?

再一查,你身边的女朋友们怎么都是共产主义者啊,说,你是不是间谍……

这就是奥本海默的悲剧,他如何声辩?



纵使他有天才一般的演说力,纵使他们说服一位位桀骜的科学天才,但当他面对大众,面对媒体,他要如何自证清白?

大众可不管你什么原子弹已经够用,氢弹毁灭世界的复杂理论。

但好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站在奥本一边,他们一遍遍为奥本出庭作证,哪怕听证会开了一轮又一轮,军方依旧无法以间谍罪拿下奥本。



他依旧掌握着沙漠实验室,他依旧是一众科学家的领袖。

然而,就在1954年最后一轮听证会上,所有科学家都预感到,那个魔王,将终结一切……

狠人泰勒

泰勒和冯总一样,也是来自匈牙利的犹太人,但出身不同,泰勒父亲是律师,母亲是音乐家。

来自一个书香门第的中产家庭。



从小就是那种要强的狠人学霸,21岁考入德国莱比锡大学,成为海森堡的学生。

海森堡早就看出了这小孩儿的狠劲儿了,因为,当时泰勒和几个同学去阿尔卑斯爬山,还没等列车停稳,泰勒就跳了下去,这让他摔倒,紧接着又被车轮割断了右腿。

医生建议他休养一年,还开了大量的止疼药给他,告诉他,扛不住的时候,就吃止疼药。



然而,泰勒却认为,止疼药会干扰自己的思维,我要是吃坏了脑子,以后还怎么出人头地?

于是,泰勒愣是找了一壶清水,告诉自己,这就是止疼剂,每当他疼得撕心裂肺的时候,他就靠喝这清水缓解……

所以,如果你是导师海森堡,看到这样的学生怕不怕?



后来,希特勒上台,泰勒的犹太人身份,眼看要完,这时却是恩师海森堡相救,让他辗转前往哥本哈根,拜在师爷——波尔门下,随后,又于1935年来到美国华盛顿大学任教。

按理说,泰勒是五虎中,最勤学苦练,又最得海、波二宗师真传的天才。

可在沙漠实验室中,他彻底被奥本的光环压制,他视奥本为偶像,但现在,他却有了亲手摧毁偶像的权力……



最后的听证会

泰勒将在奥本最后一轮听证会上最后一个出场。

会前,各大科学家都来见过泰勒,意思很明显,就看你了,你如果也支持奥本,那奥本就能顺利过关,氢弹的研发也将从长计议。

然而,狠人泰勒却崇拜力量,他相信偶像奥本的话——秘密的超级武器将有助于世界和平。



怪不得我了,这是你曾经亲口说过的话,难道与魔鬼交易,还有后悔药可以吃吗?

于是,在听证会上,当泰勒被问到,是否认为奥本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时,他说道,我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希望政府让更可到的人负责重要的国家事务……

发言完了,泰勒向奥本伸出手,表达歉意,而奥本则说,现在道歉有什么用?



就这样,奥本被吊销了安全许可,被赶出了沙漠实验室。

而取代他位置的,正是那位狠人泰勒。

泰勒将在这里继续研发更可怕的杀器——氢弹。

也许这其中的恩怨情仇我描述的过于简单,也许沙漠实验室里真的有的苏联间谍,是因为苏联已经开始了氢弹研发,泰勒才不得不力挽狂澜,继续研发氢弹,也许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深挖,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总之,接下来的故事,就叫做《哥斯拉的坟墓》,在太平洋上美军试爆了泰勒的氢弹,地球为之颤抖,但此时的泰勒,却不在太平洋,他在加州大学的地震检测室里,当他看到强烈的地震波时,他得以的给沙漠实验室拍出了这样一份电报:ITISABOY,意味着氢弹是我泰勒的孩子,你们不过是一群接产婆。



原来,哪怕泰勒领导了沙漠实验室,但他过于狠人的性格,还是让他被同僚排挤,就在氢弹研制成功前的最后一刻,沙漠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表决,以三分之二的压倒性优势,赶走了泰勒……

从此,泰勒几乎与整个科学界闹翻,老一辈记恨他对奥本的背叛,而新生代又质疑他的为人。



1963年,当奥本获得费米奖时,泰勒发去一份贺信,他怀恋两人在沙漠实验室里的争论,怀念那个奥本还是自己偶像的岁月,希望得到原谅,而奥本只是简单的回复说,亲爱的爱德华,谢谢你给我写信,我很高兴,衷心祝福你,奥本海默……

如此而已。



泰勒像是整个科学界的放逐者一样,他此后长期与军人、政客为伍。

泰勒一生都有弹钢琴的习惯,晚年的泰勒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独自弹奏,可有一位听过他弹奏的朋友说,那像是来自地狱深处的痛苦呼喊一样……

也许,那场听证会摧毁的不是奥本,而是泰勒……



最后的故事

有关这段故事的爱恨情仇,当另一位后生仔——大物理学家——费曼询问冯·诺依曼时,冯·诺依曼告诉费曼——你不必对你生活的世界负责任。

这回答,也真的就像置身世外的隐士一样啊。

然而,更多的科学家则认为,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发现一条公式,而是有关这公式背后的伦理道德,我们都必须让人们知道它的好与坏,并防止他被错误地使用。



比如,当初义无返顾离开的波兰科学家——约瑟夫,他后来一生致力于禁止核武器的事业,起草了有关禁止核武器的《爱因斯坦-罗素宣言》,并199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还有当初奥本的学生——威尔逊,后来也一直投身于这一事业。

在后续的故事中,1954年,氢弹成功后的8个月,大哥费米因胃癌突发,与世长辞,享年53岁。



1957年,冯·诺依曼同样因为胃癌突发,并伴随胰腺癌折磨,与世长辞,享年54岁。

1967年,奥本在孤寂、悔恨与落魄中,因喉癌与世长辞,享年62岁。

海森堡活到了1976年,他后来和爱因斯坦一样,致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但就在他计算着宇宙、量子的统一公式时,忽然爆发肾脏癌变,享年74岁去世……



只有泰勒是五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他一直活到了2003年,享年95岁,因为中风而去世。

泰勒的学生,杨振宁曾说,尊师不喜欢别人叫他”氢弹之父“。

而与泰勒同为匈牙利犹太人的诺奖得主伊·拉比则说,如果没有泰勒,这个世界会更好……

所以,如何看待这五个00后与原子弹的故事?



也许,我们不是第一波设想过这些问题的地球文明……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恐怕,未来抉择《黑客帝国》是否诞生的,也将是这样一群00后吧,但别怕,我们还有泰勒氢弹捍卫人类……

(完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