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虹姗 编辑/赵乾坤)
日前,据《新西兰先驱报》(New Zealand Herald)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球自拍致死人数累计达480人。
英国皇家事故预防协会(RoSPA)最新报告显示,2018至2024年间,自拍相关事故年均增长率达17.3%。这些事故中,高空坠落和溺水事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42%为高空坠落,31%为溺水事件。
这些因自拍而丧生的事故通常发生在世界上最美丽的景点,或是因电影、电视节目、社交平台推荐而被人熟知的“网红打卡点”。针对频发事故,多地已采取防控措施。例如,日本北海道小樽市近日在知名拍摄打卡点部署了更多保安巡逻,以规范游客的不安全摄影行为。
2024年10月,一名45岁的新西兰游客在泰国的泰缅铁路上自拍时不幸坠落身亡。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称,事发时,他试图打开列车门拍摄,却在门口台阶上滑倒、跌落。尽管救援人员迅速进行心肺复苏,但因伤势过重,最终未能得救。
2024年,捷克明星体操运动员娜塔莉·斯蒂科娃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著名旅游景点新天鹅堡附近的山崖上自拍时,不慎坠崖重伤。其中一位同行好友表示,娜塔莉准备自拍的时候,不慎从80米高的山崖边缘坠落,最终因为脑损伤而身亡。
此前,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援引印度全印医学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2011年至2017年全球259起自拍死亡事故中,约半数发生在印度。悉尼大学人类学家分析称,在印度,自拍成为自我表达与社会认同的重要工具。
为遏制风险,印度相关部门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当用户接近标记为危险的拍摄点时,系统将自动发出警告。
2024年12月11日,游客在斯里兰卡乘坐火车拍“网红照”时意外摔落,当事人为轻微擦伤,无大碍。此前,已出现游客在斯里兰卡“挂火车”拍照时跌落身亡事故。 人民日报
除了印度,其他国家也在加强安全警示。英国皇家事故预防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悬崖边缘、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拍照的趋势令人担忧。社交媒体的认同诱惑,常常驱使一些人冒险,而低估了潜在的危险。英国皇家事故预防协会还呼吁,公众应该遵守安全警告和警戒线,在这些地方拍照注意周围环境,保持警觉。
此外,英国生存专家雷·米尔斯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他现在经常呼吁公众,在自拍时不要站在悬崖边缘。
英国海岸警卫队也曾发出类似的警告,提醒游客不要在英国东萨塞克斯沿海镇的西福德码头自拍。该景点以低矮的悬崖和广阔的海岸线,以及著名的白崖景观而闻名,而这些悬崖由于侵蚀而更加危险。英国海岸警卫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们冒着巨大风险,在危险的悬崖边拍摄照片,没有任何自拍值得拿生命去冒险。”
然而,对于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红来说,发出酷炫自拍是一门生意,拍摄大胆的照片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
在国内,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算法机制对危险行为的隐形助推。此前,在四川彭州龙槽沟山洪悲剧发生前,该未开发泄洪道因被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博主推荐为“小众避暑秘境”而吸引大量游客,最终造成7人遇难。官方媒体在后续报道中点名批评——“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捧红的‘野生’景点有流量了而安全呢?”
一位海外旅行作家向《新西兰先驱报》表示:“如今在社交平台打造一个成熟且有流量的自媒体账号比十年前困难得多,图片必须在几秒内抓人眼球。”这种竞争催生了极端拍摄行为。
几年前,19岁的俄罗斯青年亚历山大·瑞涅夫登上了411米高的迪拜公主塔,并发出一组超广角自拍照。
对此,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行为成瘾学教授马克·格里菲斯指出,获得数百个点赞带来的认同感,驱使青少年不断冒险以吸引更多关注。冒险行为往往能获得更高互动量,这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博弈。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期来,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人生照片”“绝美机位”“小众户外路线推荐”等内容的笔记,往往会将游客引入未开发的悬崖、暗流涌动的野滩或年久失修的废弃铁轨等,笔记内容鲜见安全提示,评论区却充斥着“好想去打卡同款照片”的兴奋留言。
对此,有专家提醒,“莫为‘人生照片’丢了人生”。首先,游客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建议在出行前查阅官方安全指南,避免进入未开发区域,并警惕为了“出片”而盲目冒险。其次,内容创作者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发布旅游攻略时明确标注潜在风险,坚决拒绝美化危险行为。平台方面,应完善审核机制,对误导性内容进行限流,并优化算法推荐逻辑。
2008年至2024年间,全球有480人死于自拍事故。 《新西兰先驱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