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2024年的销量排名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首次有两家中国车企,成功跻身全球前十行列,比亚迪和吉利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十名。与此同时,海外传统车企的增长乏力态势愈发明显,这引发了市场对车企经营风险的广泛讨论。
车企高负债的原因
汽车行业作为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其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主流车企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在60%以上,部分甚至超过80%。从债务总额来看,大众、丰田、通用、福特、宝马和奔驰等国际巨头的债务规模均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大众集团的总负债更是高达3万亿元,而丰田汽车的负债也超过了2万亿元。相比之下,中国头部车企如比亚迪和吉利的负债规模则相对较小。其实,庞大的负债规模往往与其全球化布局、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多元化业务密切相关。
那么,高负债是否就意味着高风险呢?答案并非绝对。关键在于新产能是否能够如期兑现为销量和收入。以比亚迪为例,这家中国车企通过巨额的产能投入,实现了销量的爆发性增长。只要销量能够持续消化掉新投入的产能,那么所谓的“被动负债”增长就不再是风险,而是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引擎。这种通过扩大产能来带动销量增长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比亚迪赢得了市场先机。
隐性负债主要体现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等无息负债。这类负债通常反映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议价能力和资金周转效率。在中国主流车企中,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的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低,显示出较强的供应链管控能力。
从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来看,海外车企与中国车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海外车企如丰田和福特的有息负债占比普遍较高,均超过了60%;通用汽车也高达59%。相比之下,中国车企的有息负债比例普遍更低。这意味着中国车企在短期债务风险方面相对较低,拥有更多的财务灵活性来应对市场变化。
总体来看,高负债并不必然意味着高风险,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够通过负债投入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实现产能与销量的良性循环。未来,谁能够在负债管理与竞争力提升之间找到平衡,谁就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