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视角做有温度的汽车新闻
2月5日,蛇年开工第一天,丰田中国就放出一枚“深水炸弹”,官宣雷克萨斯将在上海独资建厂,生产纯电动汽车,并成立电池研发生产公司,计划2027年投产,年产能10万辆。
这件事情之所以关注度这么高,一是因为20多年来,雷克萨斯屡次传出国产传闻,却每次都落空,在大家以为肯定不会国产的时候,它突然杀个“回马枪”,给这些年的纷纷扰扰一个happy ending。
二是雷克萨斯是继特斯拉之后,第二个独资电动车企,究竟会有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有待观察;第三,也说明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独具优势。据悉,雷克萨斯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核心零部件80%本地采购,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雷克萨斯的国产,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格局呢?目前其实还不好说,但豪华车市场的变局和挑战远不止这些。
2024年,中国豪华车市场规模达到450万辆,占乘用车市场总量的18.6%,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长仅为8.5%,较2023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其中,一线豪华品牌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75%降至2024年的68%,以雷克萨斯、凯迪拉克和沃尔沃等为代表的二线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从2020年的17%降至12%。
与之相对应的是,以蔚来、理想和鸿蒙智行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2024年在40万元以上的市场份额达到15%,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这些品牌凭借智能化优势和创新的服务体系等,正在重新定义豪华车的新标准。
更重要的是,对于很多年轻消费者而言,新能源和智能化已经成为购车的一个重要标准。
数据显示,2024年,30岁以下豪华车消费者的占比已经达到35%,他们对传统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更看重科技体验、个性化设计等。
与此相对应的是,2024年,豪华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85%,占豪华车总销量的40%。而传统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仅为2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雷克萨斯的国产就不难理解。因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是全球最大的豪华车消费市场,更在于,中国市场的变化,或许是全球市场的先行军,代表着未来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
错过中国市场,或将错过品牌的发展和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BBA在内的主流豪华品牌,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投入,并推出本土化的车型版本。其中,在奥迪即将上市的新一代A5L上,不仅将搭载华为智驾,而且还正式发布新电动品牌“AUDI”,新品牌基于奥迪和上汽集团共同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用四个英文字母的标识取代了四环标的标识,融合经典奥迪基因与中国创新。
宝马和奔驰虽然没有这么激进,但中国也已经成为其除德国本土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去年,奔驰投资50亿元扩建北京研发中心,新增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研发部门。据悉,奔驰在华研发人员规模突破2000人,其中90%为中国本土人才。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L2+导航辅助驾驶、新一代智能泊车、第3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将全面搭载于其燃油车与新能源产品上。
数字化创新也是宝马本土化研发的特色。宝马在上海设立数字化研发中心,专注于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开发。2024年推出的iDrive 9.0系统就是上海团队主导开发,深度整合了中国主流互联网应用。
在电动化方面,宝马在沈阳建立了电池研发中心,开发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该系统优化了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提升了电池寿命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中国新兴挑战者(参数丨图片),奔驰从今年开始,也进一步加大降本增效的步伐。
近日,据媒体报道,奔驰中国区颁布了多项调整策略。其中,研发中心将陆续开始采用OKR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较为明确的绩效考核;生产部门则正在进行产线调整,包括考虑合并效率较低的部分产线。
在此前的年终沟通会上,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表示,今年起,梅赛德斯—奔驰与经销商伙伴将基于“提升运营效率”的业务共识,主动优化网络布局,在不影响为客户提供便捷专业服务的前提下,精简低效能网点,以进一步提升经销商盈利水平。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梅赛德斯—奔驰推出多项针对零售运营的增效举措,显著降低经销商运营成本。数据显示,至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已优化超50%的经销商标准,经销商建店、升级的投资成本降幅超25%。
中国区降本增效,其实只是全球降本的一环。据悉,奔驰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降本增效目标,计划到2027年节省50亿欧元,其中,到2025年底要实现进度过半。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豪华车市场的变局和挑战。
可以说,在新的秩序形成之前,谁也不敢放松警惕。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当下豪华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升级为体系能力、创新速度、用户运营能力等全方位的较量。
在这场变革中,只有准确把握消费趋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有足够研发实力的品牌,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