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元宵佳节期间,猜灯谜、制作灯笼、写书法、品元宵等活动在全球多地举行。海外民众与华侨华人共同感受节日的美好氛围,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常驻瑞士日内瓦代表团、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和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12日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同举办迎新春、闹元宵活动。步入万国宫,高悬的大红灯笼和熙攘的人群立刻映入眼帘,欢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瓦罗瓦娅在致辞时表示,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更彰显了和平、团结等共同价值,希望各会员国继续坚定支持多边体系,推动合作,共同发展。来自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的丽塔告诉记者,她每年都参加春节活动,因为能借此领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中,认真欣赏中国乡土绘画展览的观众欣德·哈德里说,庆祝元宵节、体验中国文化“感觉很棒”。摩洛哥大学生阿明娜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参加有关中国文化的活动,对春节和元宵节的知识十分好奇,“能够获得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非常开心”。

  除了乡土绘画展览外,“吉祥蛇”灯笼制作活动同样颇受欢迎。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几名摩洛哥小朋友动手组装“吉祥蛇”灯笼。当小朋友手中的灯笼成功点亮时,现场响起一片赞叹声。

  安曼中国文化中心12日在约旦首都安曼举办“欢乐春节:元宵联欢会”,约旦各界人士、华侨华人大约400人欢聚一堂。当天的晚会上,来自约旦大学、孔子学院等机构的师生们表演了武术、相声、舞台剧、汉服时装秀等节目。

  约旦皇家电影委员会总干事穆汉纳德·巴克里表示,元宵联欢会包含了诸多中国元素,用融合科技、影像的表演,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中国文化和艺术。通过参加此次庆祝活动,他对中国春节有了更多认识。在场两国青少年的互动凸显了两国日益增进的文化交流。

  由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全国)教育书画协会联合主办的元宵庆典暨书法周12日在吉隆坡拉开帷幕。书法周涵盖书法展览、专题讲座、书法体验等系列活动。拉曼大学副校长倪慕敏说,文化交流是增进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迎春书法周不仅是一场书法艺术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传承。”

  书法体验区墨香四溢,拉曼大学中文系学生郭峵玮写下对联“大泽龙伏藏远志 莽原蛇蜕蕴生机”,寄托对乙巳蛇年的美好祝福。他告诉记者:“有幸欣赏到马中两国书法大师的作品,令我大开眼界。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展示,相信将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守护、发扬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日晚,“闹元宵·品年味”活动在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150多名罗马尼亚民众和华侨华人齐聚一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在活字拓印体验区,观众薇拉·达拉班向记者展示她印制的作品“平安”,“它的意思是安静与和谐,我想把它挂在我的房间里”。

  其他文化体验活动同样吸引人。身着一袭精美汉服的克里斯蒂娜·波帕说:“我看了很多中国古装电视剧,可能这是我如此喜欢这些服装的原因。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穿上这些服装,感受那里的文化。”

  12日晚,中国驻文莱大使馆举办“中国日”暨元宵花灯节活动,近千盏大大小小的元宵节彩灯点亮活动现场。当天还举办了传统舞狮、武术、古筝演奏等中华文化韵味浓厚的表演以及猜灯谜、品美食等活动。中国驻文莱大使馆介绍,“中国日”是中国驻文莱大使馆的品牌项目,已连续举办4届,今年是首次与元宵灯会结合。

  “庆元宵·美美与共”——中法艺术对话作品展12日在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览汇集了5位中法艺术家的作品。巴黎第七区副区长约瑟亚娜·戈德在展览开幕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元宵节是个十分美好的节日,展览也非同寻常。“文化是无国界的,我们与中国的友谊由来已久,法中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继续蓬勃发展。”

  在中国援建的斯里兰卡科伦坡莲花剧院12日举行的“欢乐春节·元宵节音乐会”上,无锡民乐团演奏了《紫竹调》《姑苏行》等名曲。科伦坡港口城“00后”员工西特米·马利加斯佩说:“今天是中国的元宵节,也是斯里兰卡纳瓦姆月圆节,两国同在月圆时刻庆祝节日,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化间的相通相融,希望未来有更多中国文化活动走进斯里兰卡。”(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