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英在“理解中国道路”丛书英文版图书发布会上演讲。
2024年3月28日,全国政协办公厅在北京召开了2024年第一季度理论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研讨交流。在会上,我就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作了口头发言,从“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揭示,揭示了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等方面进行阐释。这也是我在学术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在政协平台的学习交流研讨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回顾2024年,我努力将本职工作与委员履职相融合,提高履职能力,探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如在《哲学研究》发表《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与巩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发展逻辑》一文,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在学术界获得良好反响。同时,我也积极通过讲座等形式进行理论宣讲解读。一年来,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等多地开展“中华文化主体性”相关主题的学术讲座,注重深入浅出,与高校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受到他们的欢迎。
作为新闻出版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出版工作者,我也关注和探索如何以出版为桥梁推动理论学术的传播。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例,我们注重抓好学术特色主题出版,紧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着力推动产品创新,出版更多原创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等主题图书的多语种海外出版,通过国际书展、国际性学术出版交流活动等平台加强国际传播,深化出版交流互鉴。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针对改进中国图书“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问题,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发选题提升传播影响力,加强对翻译质量的考核和译者队伍建设,对海外传播效果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培养多语种、国际化的复合型传播人才队伍等。此后,我继续围绕这个问题进一步调查研究,努力做到高质量建言献策。为此,我多次与出版社同行、业界专家等交流探讨,同时,通过国际书展等多种方式了解国外出版集团的运营、图书海外出版传播的情况等。下一步,我们要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产品形态和方式方法,提升多角度讲好中国故事的水平,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作者:赵剑英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盛夏(实习)
审核:解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