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因圆润饱满的外形和“吉”的谐音,被认为是吉祥、福气的象征。

在福建莆田,每年正月十五,城厢区屿上社区都会在木兰陂公园举行抢桔子民俗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福气满满。

2月12日正值元宵佳节,在活动开始前一小时,木兰陂公园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众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纷纷前来体验独特的民俗魅力。

当地村民陈海滨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桔子是莆田元宵节必有的果品,抢福桔也是屿上社区最具特色的闹元宵活动。参与冲刺抢桔,预示着一种奋勇争先、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家在巡游结束后还能品尝桔子,分享好运好彩头。”

抬棕轿、跳火堆、奔跑、冲刺、抢福桔……莆田闹元宵一系列紧张刺激的环节,让在场观众纷纷呐喊、欢呼。

“我们这里的元宵活动丝毫不逊色于电影大片和节庆演出。”大四学生陈嘉颖说,这不仅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承载着她从小到大的记忆,“就像抢桔,展现的是我们民俗传统,更是家乡人民团结敢拼的体现。”

抢“桔”,抢吉

大旗为令,锣声为号。元宵节下午一点半,伴随着绵绵细雨,屿上社区的巡游队伍在木兰陂公园开始了抢福桔活动。

14名轿夫两两一组,身着统一服装,在绕场一周后,奋力向福桔冲刺,争先恐后地抢拿挂在竹竿上的福桔。

在这场抢桔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全力以赴,展现出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袋袋“福桔”挂在竹竿上。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实习生 金婧 摄

“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村民陈海滨告诉澎湃新闻,抢福桔是当地元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传承数百年,因为“桔”与“吉”谐音,故而抢福桔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陈海滨介绍,“抢福桔”的主力军是村里的青年,因为“他们跑得快、精神好”。今年参与活动的14个轿夫中既有村里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有从外地特意赶回来的游子,“只要大家踊跃回来参与,我们都非常欢迎。”

而抢到福桔的也并非只有一个人,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抢到,“这个过程是大家奋勇争先、共享福气的时刻。”

陈海滨补充道,在抢桔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而且抢到的“福桔”还能为孩子们补充体力,增添活力,让这份福气与欢乐延续至整个元宵节。

全村出动,全家上阵

抢福桔活动在屿上社区传承数百年,不仅承载着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成为连接邻里情感、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纽带。

“我一直都有参与家里的元宵活动,这些活动肉眼可见地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内容更丰富,宣传力度也越来越大。”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大四学生陈嘉颖告诉澎湃新闻,莆田元宵活动一年比一年隆重,特别是“巡游抢桔闹元宵”活动,一年仅有一次,全村出动,全家上阵。

正在放寒假的她表示,自己每年都会等到活动结束再返校,不仅仅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的盛会,更因为这承载着她从小到大的记忆。


在木兰陂公园举行抬棕轿跳火堆表演。

“我觉得我们这里的元宵活动丝毫不逊色于电影大片和节庆演出。”在她看来,莆田的元宵活动不仅展现了民俗文化,更是团结敢拼的体现。

“我切身体会到,民俗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更是打动人心的。”陈嘉颖表示,参与这样的活动,使人激情澎湃,也为接下来的一年增添了更多的美好期许。

她表示,自己从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为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地游客:莆田元宵名不虚传

随着莆田元宵活动走红网络,以“木兰陂巡游抢桔子闹元宵活动”为代表的民俗活动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中国元宵看福建,福建元宵看莆田’,果然名不虚传。”博主林火星如是感叹道。

林火星来自贵州,这次专程前往莆田闹元宵。他表示,作为一名旅游博主,走过国内的许多地方,但是在莆田,他看到了人生中最热闹的元宵节。


村里的青年参与“抢福桔”现场。

谈及“抢桔子”,林火星更是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抢桔子’活动真是太震撼了,他们这种奋不顾身往前冲的精神令我很受感染,我也很想加入进去。”

林火星说,这场活动不仅让他领略到了莆田独特的文化,更让他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他表示,将用手中的镜头把这份独特的节日记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莆田、来到莆田。

同样深受震撼的还有来自上海的游客郑文。郑文是一名聋哑人,这几天与家人、朋友在莆田游玩,感受元宵氛围。

他表示,莆田的元宵氛围很浓,美食也很丰富,“抢福桔”活动更是令他印象深刻。

“莆田的元宵氛围真是太浓了!”来自湖北的游客何先生也表示,当看到村民为了抢到一个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桔子而奋力奔跑时,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

何先生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在莆田,他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