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莆田古老的元宵民俗传承千年,别具一格。

农历正月十四,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的龙山村格外热闹,“穿火闹元宵”的民俗活动火热上演。村民们用传统而热烈的仪式,迎接元宵节的到来,祈求红红火火、平安顺遂。

在当地民俗专家黄玉庆看来,这一流传千年的习俗承载着村民们对明代抗倭英雄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精神的传承。

百年民俗吸引八方游客

夜幕降临,龙山村北山福星社前早已人声鼎沸,灯火通明。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灯笼、肩扛棕轿,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

19:30分许,随着爆竹声鸣响,棕轿、车鼓队在夜色中浩浩荡荡地前行,队伍中不时传来阵阵锣鼓声和欢呼声。许多村民和游客紧跟其后,或拍照留念,或高声喝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热闹之中。


村民们打鼓敲锣欢度元宵。莆田广播电视台 图

当民俗队伍绕村一周返回福星社埕时,一场紧张刺激的“穿火”表演即将上演。两摞高2.5米、宽6米、相间1米的草堆被点燃,熊熊烈火瞬间照亮了夜空。火光中,村民们抬着棕轿从中接续穿过,颇具气势。

“好神奇!”从河南周口远道而来的李女士看完“穿火”表演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李女士表示,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和多样的元宵民俗活动,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地方特色。

与李女士一样,赵女士和丈夫也带着两岁的宝宝从河南郑州来到莆田过元宵节。赵女士告诉澎湃新闻,此次专程前来,是希望能够让孩子见见世面,感受莆田当地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元宵节文化。

赵女士表示,她曾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过许多关于莆田元宵节盛况的报道和图片,如今亲眼所见,“真的很震撼。”


抬棕轿“穿火”。莆田广播电视台 图

当地民俗专家黄玉庆向澎湃新闻介绍,龙山村的“穿火闹元宵”活动共分两轮。第一轮“穿火”在下午三点半左右进行,第二轮则在晚上进行。

传承抗倭文化

“冲一冲,好运接踵而来。”今年22岁的何先生第一次参加村里的“穿火”活动,他告诉记者,在龙山村,无论老少,只要想参加都能“冲一冲”。

澎湃新闻了解到,龙山村“穿火闹元宵”活动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这一民俗的由来,和一段《蹈火助战歼倭寇》的传说有关。

资料记载,明中后期,福建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为阻挡戚家军,倭寇点燃搭在宁海桥头的柴堆,企图用火阻挡进攻。面对凶猛火势和滚滚热浪,戚家军以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毫无惧色,奋不顾身蹈火冲过宁海桥,与另一路兵马对林墩的倭寇形成夹击,成功冲破倭巢,取得林墩大捷。

为纪念先辈们抗击倭寇的英勇无畏精神,龙山村兴起了“穿火”仪式,并流传开来。


活动结束后,在场的观众可免费品尝“妈祖面”,寓意平安、吉祥、长寿。澎湃新闻记者 郑舞 图

除了惊险刺激的“穿火”表演外,活动还融入了丰富的民俗元素。村民们通过鸣鞭炮、放烟花、发放“妈祖面”等方式庆祝元宵,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活动流传了几百年,越办越热闹。”黄玉庆表示,这也承载着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兴旺发达。


海报设计:吴晓馨 王珏玮;摄影 俞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