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冬会的舞台上,于静的身影见证了不同的精彩。她曾是赛场上风驰电掣的速度滑冰世界冠军,两次踏上亚冬会的冰面斩获荣耀。如今,她以全新的身份——冰上基地场馆群体展与颁奖经理,再次深度参与亚冬会,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担任教师的她,为这场盛会带来了不一样的力量与感动。
回想起曾经作为运动员参加亚冬会的时光,于静坦言,那时对志愿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当时觉得可能到赛时的时候,志愿者就到了,比赛结束志愿者就走了,可能跟我们是同步的。”然而,当于静以冰上基地场馆群体展与颁奖经理身份与志愿者们并肩作战时,才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不易。“志愿者们往往要比运动员们更早到达场馆,例如中午12点的赛事,他们可能早上七八点前就已就位,为全天的赛事做准备。志愿者们的辛苦远超想象,特别感谢他们在赛事中的保障服务,真的让我非常欣慰。”于静感慨道。
在冰上基地场馆群体展与颁奖区,于静带领着一群配合度极高的志愿者为亚冬会服务。“从赛前的准备,负责国旗的熨烫工作、各种物资的管理,到颁奖仪式中的升旗手、颁奖礼仪。本届亚冬会我们速度滑冰场馆是单项项目颁奖仪式次数比较多的,共14场颁奖,这些志愿者们在每一场颁奖中都保持了零失误的完成度,让运动员们在最高光的时刻展现出最佳风采。”于静说。
本次亚冬会,速度滑冰项目成为中国队的夺金亮点,共斩获11块金牌,还有银牌和铜牌入账。尤其是在长距离项目上,中国队表现优异,多次出现三面中国国旗同时升起的震撼场面。作为冰上基地场馆群体展与颁奖经理的于静见证了这一幕幕荣耀时刻,其中男子5000米项目中国队包揽金银铜的颁奖仪式,让她尤为动容。
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想到速度滑冰项目多年来的艰辛发展,于静不禁泪目。“这个项目发展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男子长距离,看到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特别感动。”于静表示,与以往相比,这届亚冬会在项目设置上有所调整,速度滑冰场馆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于静与各国运动员交流时了解到,大家对场馆的设施,尤其是冰面质量赞不绝口。这些变化,不仅为运动员们提供了更好的比赛条件,也让赛事的观赏性和竞技水平得到了提升。
退役后的于静,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开启了教师生涯。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于静在退役之后身材管理做得非常不错”,于静坦言自己比较懒,因为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有时带着学生上课时自己也会运动,夏天的时候,也会领着学生去滑轮滑和骑车。于静表示她喜欢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享受着将零基础的学生培养成滑冰能手的过程。从运动员到教师,再到亚冬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于静不断挑战新的领域。
谈及加入亚冬会组委会的机缘,于静表示是一次与朋友的聊天。起初,于静对体育展示与颁奖这个领域并不了解,深入其中后才发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许多她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内容。但于静乐于迎接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为运动员们的荣耀时刻精心筹备,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亚冬会临近尾声,于静心中满是不舍。在筹备和举办赛事的过程中,于静与来自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和市民通过亚冬会,对冰雪项目尤其是滑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将为哈尔滨的冰雪体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这次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一定会对哈尔滨的冰雪体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未来,于静也愿意继续在冰雪领域发光发热,迎接更多新的挑战,为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于秋莹 文/摄/视频
责任编辑:田苗
审核:董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