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冬会开赛最早、结束最晚的冰球项目,冰球馆里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男子冰球比赛扣人心弦,运动员们在冰面上风驰电掣、奋力拼搏牵动人心,而在赛场的每一个角落,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奉献、热情服务,为赛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哈尔滨冰球馆的570名志愿者。2月13日,在主新闻中心举行的亚冬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冰球馆媒体副主任董向英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志愿者的动人故事。
据董向英介绍,哈尔滨冰球馆的志愿者们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11所院校,赛事进行期间,他们在场馆的体育竞赛、观众服务、媒体运行等20个业务领域的285个岗位上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其中,观众服务领域的124名志愿者,是场馆内与观众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他们负责引导观众有序入场退场、提供咨询、解答疑问,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热情又周到的服务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观赛体验。
竞赛服务领域志愿者的朝气和风采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担任出入引导的志愿者指示清晰、引导规范,保障人流秩序井然;负责运动员服务的志愿者,秉持高度专注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时刻关注并充足储备运动员用水、茶歇、卫生用品等,确保及时补充,衣物毛巾送洗工作准确高效,他们专业出色的服务以及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得到了运动员的高度认可。
在这些志愿者的故事里,处处充满着温暖与感动。安保领域的志愿者杨涵元,他的父亲杨岩是亚布力赛区的工作人员。今年寒假,他主动留校,协助管理志愿者团队,就连春节也没能与家人团聚。除夕之夜,杨涵元只能通过视频与家人“云上相聚”,隔着屏幕分享了年夜饭。这些日子里,他和父母都是通过微信互相打气,当被问到“春节无法回家团聚是否遗憾”时,杨涵元说:“能和父亲在不同的赛场守护同一份责任,就是最特别的团圆。”这份“父子接力”的担当,正是亚冬会志愿者精神的生动写照,诠释着亚冬会志愿者精神的深刻内涵。
观众服务领域的志愿者王立佳,在换岗休息时随手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动态,原本只是普通的值班记录,却意外收到许多观众留言咨询,这些留言从“是否提供行李寄存服务”到“场馆内温度如何”,再到“亚冬会纪念品在哪里买”,她都像在岗位工作时一样耐心且专业地进行解答。她总觉得能多帮助一个人,亚冬会的温暖就多传递一份,志愿者的奉献早已融入每时每刻的真诚。
2月11日,哈尔滨冰球馆的“志愿者之家”洋溢着温馨与欢乐。现场大家互相分享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趣事,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吃了蛋糕,当孩子们许愿时,几乎所有人的第一个愿望都是“亚冬会圆满成功”。13日,冰球馆也为B班的志愿者们准备了同样的惊喜,当这些年轻人满怀着共同的心愿和期待吹灭生日蜡烛时,这个2月已经成为我们所有人心中永恒的记忆与羁绊。
14日,男子冰球比赛将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这也意味着亚冬会哈尔滨冰球馆的比赛保障服务工作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在这段时间里,志愿者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专业素养,赢得了运动员、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注册媒体记者等诸多客户群的高度评价。他们是亚冬会赛场外的温暖力量,用青春和热情,为这场冰雪盛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在哈尔滨亚冬会的舞台,用无私奉献与辛勤付出实践着志愿精神,点燃着亚冬热情,为赛场内外添上了一抹青春的亮色,让“冰雪盛会”四个字有了更丰富的注脚。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于秋莹
图片由亚冬会组委会提供
责任编辑:田苗
审核:董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