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与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协同指导下,南岗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及哈尔滨市南岗区交通运输和站前管理局的支持下,哈尔滨市来顺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启动了“冰雪同行·志愿有我”哈尔滨市“三站一场”助力亚冬会志愿活动。中心联合众多志愿服务机构,统筹调配杰出志愿者,为来哈的外埠游客提供问询引导、多语种服务、应急救护等服务,为亚冬会营造良好的出行氛围,彰显出冰城志愿者热情好客、文明有礼的精神风采。
2024年12月,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团委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哈尔滨市来顺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亚冬会“三站一场”志愿服务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八方来客,为亚冬会的举办增添温暖与力量,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图中是来自师范与艺术学院2023级的唐酉妮,她在驿站门前值岗时,注意到两位女士带着三个孩子神色着急,赶忙上前询问,原来是孩子把手机遗落在高铁上,不知如何是好。她陪旅客去了车站服务台联系了车站工作人员,说明情况,请求他们帮忙留意。等待的过程中,她一直陪着旅客,给她们讲之前在车站发生的失物找回的例子,让她宽心。虽然这不过是志愿服务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却满含温暖与善意,彰显出志愿服务的意义。在寒冷的冬日,唐酉妮同学的热忱恰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不仅驱散了游客初来乍到的陌生与迷茫,更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名片。
柳霁航是现代服务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图中他正在为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夫妻订酒店以及规划路线,由于来自外国的夫妻没有中国的手机号无法正常打车,他直接打开了自己的打车软件,自掏腰包为两位外国友人打车。他说:不求回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的志愿者,我希望这份爱心可以传递到世界各地。这次小小的帮助,不仅解决了外国乘客的燃眉之急,更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与友好,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国城市的温暖与包容也为城市的文明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中的志愿者是来自2024级师范与艺术学院的毕惠婷。这张图片捕捉到了毕惠婷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正伸出右手为身旁的男士指引方向。被指引的男士穿着黑色厚外套,侧头看向志愿者所指方向。毕惠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志愿者岗位上默默地付出。背景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醒目的亚冬会标识,洋溢着热烈的赛事氛围。毕惠婷虽没服务于赛场但她仍旧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以青春之名,在城市侧践行着志愿精神,让爱心在冰城传递,为亚冬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
高婕是来自体育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作为志愿者的她,总是用微笑与热情服务往来旅客耐心解答咨询,细致引导乘客,确保旅客出行顺利。她表示,每当帮助他人时,都会感受到无以言表的成就感。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用行动传递温暖。志愿服务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体现。高婕认为,能为亚冬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图中是来自2024级师范与艺术学院刘静洁上岗前的合照。临近亚冬会的日子里,哈尔滨西站,熙熙攘攘,这里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热情。刘静洁身着志愿者的统一服装,那一抹鲜亮的色彩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夺目。用自己的热情和暖心,为这座城市、为即将到来的亚冬会,传递着温暖与善意。
图中的志愿者是来自2024级工程技术学院的史佳怡。画面中呈现了她为游客细心解答问题的场景,史佳怡身穿带有亚冬会标志的马甲,细心的倾听身旁游客的问题,并其为游客指导。亚冬会期间史佳怡凭借热情和专业的态度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热心的帮助和服务,他们的志愿服务不仅给人们带来便利还使人心温暖,传递着友爱和和谐,为亚冬会赛事之外的准备沟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身为现代服务学院的大一学生刘佳睿参与了亚冬会志愿服务。图中刘佳睿为路人耐心指引方向,用温暖贴心的服务,让初来乍到的路人不再迷茫。她说:“每当看到人们在我们的指引下顺利前往目的地,那种喜悦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份对志愿服务的热爱,让我们在风雨中坚守。”
来自师范与艺术学院的大一学生崔轩瑞正在为游客指明打车路线。他身着浅色志愿者马甲,专注地在手机上操作查找路线信息,展现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大爷戴着口罩,身穿深色厚实外套,安静地站在一旁等待。亚冬会期间,他凭借热情与专业,为来自各地的人员提供各类帮助,他们的服务不仅为人们的出行等带来便利,也传递着温暖与友好,成为赛事之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哈科职院青年们的志愿精神与“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温暖交融,哈科职院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助人的温暖洒满冰城每个角落,诠释志愿服务温度。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城市的志愿服务中去!(记录者:时浩原)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