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大家聊了一个高新区最新的教育动态:高新区和上海师大合作的公办九义校,已经落子高新锦翰学校。而且,还有消息人士称,目前高新区已经开始遴选老师,后续将送到上海培训。

这条消息,“炸”出了不少高新区尤其新川板块的家长。大家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有传言称新川片区要取消多校划片,是否属实?

第二,新川板块未来的教育资源到底如何?能不能追得上站南片区和大源片区?

先说第一个问题。多校划片在家长群中一直争议较大,争议的焦点,就是多校划片让部分家庭“家门口的学校读不了,反而要舍近求远,接送不太方便”。但是不可否认,多校划片对于更大范围的家庭来说,也意味着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这是大势所趋。

而且,就在前段时间,高新区教育部门的回复,也再一次明确了,多校划片肯定是要继续推的。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新川板块未来的教育资源如何?能不能追得上站南片区和大源片区(可能有家长会说,啥时候大源都成了学区标杆了,哈哈)?

从盘面上来看,目前,新川创新科技园创新园规划的24所学校中已有大半建成,整体教育资源已经可以窥得一二。

至于说资源质量高低,目前还难以有结论,主要原因还是学校整体比较新,还没看到稳定的出口。但是能确定的是大部分学校起点都不算低,包括未来的新学校,至少开局是不会差的,至于走高还是走低,还得看各个学校的后续“运营”。

新川这个板块,确实也算得上是高新区最后一个教育变数了,毕竟,片区内也没啥地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新川这个热门板块的教育资源。



要盘新川的教育情况,首先要明确一个点:新川片区≠目前使用的“中和AB区”范围。



在官方的规划图里,高新南区分为五个片区,分别为玉林-紫荆片区、站南-石羊片区、大源片区、中和片区、新川片区,其中,新川片区以新川创新科技园为核心区域,最北部只到观东二街附近。



所以,目前实行的“中和AB区”方案里的A片区大部分学校都不在新川范围内,更不包括在众多地产宣传里常被归为新川的陆肖TOD。

在2024年高新区小升初划片表里,前4个片区都单独区分,只有新川是划到中和里了,这也不难理解,如前所述,新川大多数小学都很新,普遍是在2022年前后投用,目前还没有到毕业年级。

但随着这批学生越来越接近毕业,加上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的学校大部分已建成投用,新川脱离中和,单独出来回归街道划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家长们的呼声也不是全无道理。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之初就将区域内分为6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自己的购物中心、住宅、学校等配套设施,按照这个方案,每个组团内都可以实现“就近上学”。



相关新闻下的家长评论

至于后续到底会是什么走向,可能还得看现在中和片区的小学和初中们的表现了。尤其是初中,出口才是最能让家长们安心的“定心丸”。

关于这点,站南片区就是最好的例证。



目前新川创新科技园内已投用13所学校,加上位于新川劲松南的银都紫藤中学、银都紫藤小学(南区)、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十五幼儿园、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八幼儿园、成都高新区和美实验幼儿园等学校,新川片区范围内已有近20所学校投用。

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所,分别为高新区实验小学新川分校、蒙新小学、省教科院附小崇和分校、新川科技园小学、省教科院附中、银都紫藤初中、银都紫藤小学(南区)和目前作为过渡学校的成都高新锦翰学校。

先说关注度居高不下的“省教科院”系。



2020年,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高新区合作,首次领办4所学校,其中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崇和分校、省教科院附中三所位于新川片区内。

省教科院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指导以及考试命题的研究、指导与实施,组织编写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和开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以及开展以课标、教材解读和教法指导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相关工作。

这种高位领办带来的是硬实力的提升,因此,“省教科院”系的学校也是多校划片中家长们都想进入的学校之一。

再来说“紫藤系”。



注意,银都紫藤初中和银都紫藤小学虽然名字相似,但其实分属于不同的体系。银都紫藤小学全称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严格来说,属于“成师附属”系,由高新区与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合作共建;银都紫藤初中学校则是2019年高新区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创办,属于“北师大”系。虽然出身不同,但二者实力都不俗。



银都紫藤初中学校

至于新川科技园小学,虽然未冠上“银都”的名字,但创校的筹备组组长张俊勤为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原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紫薇校区执行校长,另外5位筹备组成员中,有3位都是来自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的骨干团队。关于银都小学的背景,大部分高新家长都还是比较了解和认可的,在此就不赘述。



蒙新小学,这个名字让许多家长相信它与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有关系,尤其是蒙新小学校长刘妍曾任蒙彼利埃小学副校长,加上近年来两所学校也多次交流合作,更让新川的家长们如此认定。包括有家长曾经给我们拍过蒙新小学的课程表,在外语这块,蒙新小学不但开了英语课,还开了法语课。



在业内,对蒙新的风格还有一种解读,认为是“银都小学+锦晖小学+蒙彼利埃小学”的综合风格。这个解读,源于当年的筹备组成员背景。

不论哪种解读,其实都能看出蒙新的起点也不低。而且一定程度上,蒙新其实算得上是片区内被家长们低估了的一所学校,可能也是名字吃了点亏。

高新区实验小学新川分校2022年开办,筹备组成员大多来自高新区实验小学。



而成都高新锦翰学校,原本规划里是四组团二小,后来作为过渡学校接收2022年停止办学的高新区益民学校、高新区中和利民学校和高新区东华育才学校三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一直没有招生。(相关链接:投用三年,但从不出现在划片名单,高新区这所最神秘学校到底啥来头?



目前,锦翰学校是作为九义校投用,根据官方消息,学生毕业完学校就不再存续。就在昨天,我们也求证到一个最新消息:“上师大附属学校”落地信息已经确认,就是成都高新锦翰学校,而且,高新区已经在选拔老师前往上海师大进行培训,预计将于今年9月开始招生。

具体信息家长们可以复习这篇:最新!上海师大领办的学校,落地在高新区这个板块



关于新川目前各组团的学校建设,我们根据收集到的官方资料做了一个表格。





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学校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一组团没有幼儿园和小学,仅规划了广都站东南侧学校一所九义校。为什么?我们推测是一组团周边已经建成了银都紫藤小学(南区)、银都紫藤初中以及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十五幼儿园、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八幼儿园、成都高新区和美实验幼儿园等学校,未来可以接收一组团的生源。去年8月,广都站东南侧学校已通过竣工验收,这也是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中唯二的九义校之一(现在是3所)。



广都站东南侧学校

二组团规划了两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目前均已投用,分别为新川第二幼儿园、新川第三幼儿园和高新区实验小学新川分校。



三组团和二组团一样,规划的两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也已投用,分别为新川第一幼儿园、高新区和宁幼儿园和蒙新小学。



四组团规划了三所幼儿园、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其中四组团二幼(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省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新川一中)、四组团一小(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崇和分校)均已投用。四组团二小(成都高新锦翰学校)作为过渡学校投用,后续将是上海师大附属学校。剩下的两所幼儿园,四组团一幼、三幼都是早已建成,一直未投用。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崇和分校

五组团规划了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一所九义校,此前因为该区域发展较晚,只有五组团二幼已建成未投用,其他都未开工建设。不过随着五组团新川樾府、印悦府等多个小区交付,已有多位家长在问政平台上催促加快建设。





问政四川网友留言

六组团是规划学校最多的区域,共规划四所幼儿园、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目前已投用六组团二幼(新川第四幼儿园)、六组团三幼(新川里幼儿园)、六组团一小(新川科技园小学),六组团一幼和和四幼都已建成未投用,六组团二小和新川二中预计在2025年开工建设。



目前,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的24所学校,已建成19所,包括幼儿园12所,小学5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已开办13所学校,在建2所学校(含预计2025年开建)。从整个图来看,目前只有五组团还有较多学校未开工,其他组团配套学校基本都已建成。



作为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一个板块,新川定位科技创新,现已建成AI创新中心、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等高品质产业园区,聚集海光、鼎桥、阿斯利康等180余家高科技企业,如此产业规模带来的是高科技人才的集聚,而优秀的人才也将带来优质的生源。



最有名的一个故事,就是北京回龙观片区,本来平平无奇的一个学区,但因为高学历程序员们扎堆居住,这些普遍重视教育的高知家庭们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子女们,用硬核的高考成绩将爸妈买来的普通房子改写为“优质学区房”。

这个故事没有缜密的数据支撑,也有段子成分。但它也说明一个道理:不能说生源可以决定学校发展,但是会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

这是业内也认可的一个观点。



新川AI创新中心

关于优质生源,昨天我们也了解到,与上海师大合办的学校或将开设服务上海人才子女的“上海班”,也就是说,新川未来可能会接收大量来自上海的人才。

那么,未来新川片区能否重现教育奇迹?我们来回顾几个动态:

去年5月,高新区组建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育集团、成都教科院附中教育集团、成都教科院附校教育集团、中和中学教育集团、银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团5个教育集团,思路很明确,想要通过集团办学的方式,为区域内义务教育提质赋能,10月,又宣布与上海师范大学合办九义校,条件成熟再开设高中部。近日,坊间传言高新区还将引入树德的教育资源。

这也不是什么新招数,依靠名校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各个区域都在用的一个办法。未来新川区域的部分还是变量的学校,不排除都会交给高新现有的名校集团来领办。所以,起点还是能有保障的。

结语:

总体而言,新川现有的教育资源还是值得家长关注的,至于多校划片这个因素,就看家长们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

另外,如果不是非住高新不可的家长,其实可以跨区域多对比对比,毕竟,房价也是各位买房落户的重要考量。比如,如果要横向对比,高新一河之隔的锦江区金融城东片区、武侯的悦湖板块、成华的英才、英华、石室初中等系列教育资源,也都是完全可以对标新川板块的教育资源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