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傍晚,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墩上徐村锣鼓喧天,一条由60余名村民共同舞动的30节板灯龙点亮村庄。这项传统非遗民俗,在元宵前以磅礴气势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据了解,墩上徐板龙制作遵循古法,以竹木为骨、绵纸作鳞,每节龙身长1.8米,重约7-8斤。烛光映照下,彩绘的祥云花卉纹样流转生辉,三米高的龙头昂首摆须,带领龙身蜿蜒穿行于村巷阡陌之间。舞龙队伍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老传承人,也不乏返乡接续传统的年轻面孔。
“以前我们舞龙就是祈求一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舞龙主要是传承我们龙的精神,我们就想一代一代传下去,就是为了传承一个心里的祝福。”墩上徐板龙传承人徐卫祥穿梭在整个龙灯队伍之中,稳稳掌控着整个龙灯队伍的节奏。
墩上徐板龙。童珊供图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这传统民俗活动也越来越受重视。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里,把舞龙的精气神传递下去。”墩上徐板龙传承人徐磊表示。
板龙一路延绵,从山间舞到江边,沿途数百村民举家相随,村民徐伟说:“大家在一起看舞龙灯表演特别热闹,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祝大家所愿皆所成。”
这场持续六小时的龙灯巡游,既是百年技艺的鲜活再现,也是乡土文脉的深情延续。龙头上的彩绘纹样、竹骨间的绵纸褶皱,连同村民掌心传递的温度,正以最朴实的姿态,将一盏盏灯火、一声声锣鼓,镌刻成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童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