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当代学者阐发的学识智慧

跟着陈正宏教授体验《史记》里的多面人生

基本信息


书 名:史记百句(口袋本)

作 者:陈正宏 著

丛 书 名: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

主 编:陈引驰

书 号:978-7-101-16934-8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定 价:49.00元

开 本:32开

装 帧:平装带护封

字 数:120千字

页 码:274

CIP 分类:K204.2-49

主 题 词:《史记》-研究

上架建议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国学/素质教育/畅销书

编辑推荐

1.大学教授写给普通读者的《史记》入门读物。作为正史之首,《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历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从《史记》中选取极具警策意义、影响后世深远并接近今日生活的名言佳句,加以解释扩展,化专深的学问为雅俗共赏的语言,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关于《史记》的一个精读本,带领读者登堂入室,一步步走进《史记》的广阔天地。

2.掘发史家心路,开悟当代智慧。《史记》令人常读常新。作者择取《史记》近百名句,分为五十个主题,既讲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讲太史公司马迁的“良苦用心”,为现代人打开《史记》大门,启迪人生真谛。读者可以借此了解、掌握和领悟经典中所涵括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先贤的哲思,同时也可使读者反观自身,深入思考人生和世界,从经典中收获愉悦和智慧。

3.开本小巧,时尚便携;双色精印,精彩悦读。小32开精巧雅致,突出阅读便捷性与时尚感;五十个专题以对开方式呈现,蓝、红二色交替,镶嵌点缀汉画像,舒朗雅致,让读者在悦读中收获智力挑战的快感。

4.跟名家共读经典。封底和后勒口分别附有喜马拉雅中华聚珍音频课和“中华经典共读会”二维码,扫码进入,即可跟着名校名师一起学习中华传统经典。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

作为正史之首,《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历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从《史记》中甄选精华百句,掘发太史公司马迁的“良苦用心”,带领我们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体验多面人生,开悟当代智慧。

作者简介


陈正宏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东亚汉籍版本学初探》《史记精读》《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血缘:〈史记〉的世家》《沈周年谱》等,合作主编《古籍印本鉴定概说》《苏州刻书史》《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图目》《法国亚洲学会图书馆沙畹文库汉籍善本图目》等。

在复旦大学多次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史记》导读与精读课程,深受学生好评;2018年在喜马拉雅FM开设线上音频课程“《史记》精讲”,受到听众由衷喜爱。

目 录

引言 历史的结晶

人生如歌

大丈夫

宁做鸡头,不做牛尾

那些深藏不露的人

人譬如鼠?

成功以后

乐极生悲

死有多难

知遇之恩

诺言

牢记与遗忘

色与爱

分手的时候

忠言逆耳

人言可畏

知音

朋友

下属和上司

医患关系

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民以食为天

万物无绝对

大国风范

骑马岂能治天下

如何识人

如何选拔干部

良妻与良相

主宰是一门学问

用人的韬略

言说的胆量

脱颖而出

一鸣惊人

谁是我们的敌人

分我一杯羹

人畜有别

走狗的下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倒行逆施

前功尽弃

死灰复燃

强弩之末

公道自在人心

利令智昏

熙熙攘攘的底下

说富

致富潜规则

知足

彼一时,此一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述往思来

索引

后记

精彩章节

人譬如鼠?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卷八十七《李斯列传》8/2539)

秦始皇时代的强势人物李斯,原本是楚国人,早年曾在乡里做过小吏,掌管文书。

年轻的李文书很善于观察。这回注意到的,是老鼠。

吏舍,也就是乡公所的房子,是带厕所的。李斯注意到,那里的老鼠,生活境遇相当悲惨:吃的是不干净的东西,人一靠近,就不停地受惊吓,连狗都欺负它们。

但李斯走进粮仓,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的老鼠,吃的是仓内堆积如山的粟米,住的是有高大廊檐的屋子,几乎受不到人或者狗的骚扰。

同样是老鼠,生活的境遇竟如此不同。李斯由此大为感慨,说了上面这番话。

李斯的意思是,老鼠也罢,人也罢,要判断其是否具备生存的智慧,看看他如何安顿自己就够了。

这话自然有理,一个人,连自己的基本生存都保障不了,如何干更大的事?

这话也不免绝对,因为它抛弃了一切关涉价值观的东西,把人和老鼠等量齐观。

看人如看鼠的李斯,后来果然善于“自处”,所以连“秦始皇焚书”这么专横的事情,也是他一手策划的。

成功以后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卷七《项羽本纪》1/315)

这是楚汉相争期间,鸿门宴那精心动魄的一页翻过去之后,楚霸王项羽说的一句名言。

说这话的时候,项羽刚刚率兵攻破咸阳——那里原本已被刘邦占领,项羽这回是撒野去的。

他杀了本已投降的秦王子婴,焚烧了秦国的宫殿——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都没熄灭——还把秦都的宝物、美女收罗了一大堆,准备统统带回老家去。

这时有人劝他:“关中这地方,有山河阻挡,四面还有险关,土地肥沃,可以在这里定都,称王称霸。”

项羽看着已被自己烧得不成样子的秦国宫殿,又满心思都是回东方老家的念想,就打了个比方,用上面这句话回应对方。

楚霸王的观念里,富贵发达了,就该穿着锦绣衣服,大白天大摇大摆地回老家。一句话,发了就得让人瞧见;别人看不见,如何叫“发”呢?

话倒说得很直率,暴发户的直率。就像现如今忽然发横财的,男的必要买辆车,女的必要弄条狗,开着或者抱着,满世界游荡。

这也就无怪乎那位给他出主意的要说: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意思是楚地方人的作风,颇像是猕猴戴着人的帽子。猕猴戴着人的帽子,自有个人样,但也就是个人的样子,底子里,终究还是畜生。

项羽倒还不笨,听出了这话里的讽刺味儿。一气之下,把讽刺他的人给煮了。

版 式 图


版式图1


版式图2


版式图3


版式图4


版式图5


版式图6


版式图7


版式图8

实 拍 图


实拍图1


实拍图2


实拍图3


实拍图4


实拍图5


实拍图6


实拍图7


实拍图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