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依然在快速变化:科技的狂飙突进、社会的深度转型、文化的多元碰撞……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想的指引与历史的镜鉴。而图书,正是我们理解时代、锚定自我的最佳工具。
我们整理了2024年度豆瓣高分图书,从喜多川歌麿的浮世绘到元代丝绸之路,我们看见艺术与历史的交织;从章太炎的思想世界到启蒙运动的世俗化,我们触摸思想的温度;从福利机构的伦理困境到临终关怀的社会学,我们直面人性的复杂与尊严。
这些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对话的起点。翻开这份书单,或许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者,一个更好的问题。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典藏版(全4卷)
王建朗 黄克武 主编
2024年8月出版
ISBN:978-7-5201-4728-6
豆瓣评分:9.3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组织,两岸近代史学界著名学者第一次合作撰写的中国近代史,论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自1980年以来近代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自2016年出版后,该书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英]大卫·阿布拉菲亚(David Abulafia) 著
陆大鹏 刘晓晖 译
2024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3003-2
豆瓣评分:9.3
这部鸿篇巨制追踪了人类在世界各大洋周边以及跨大洋的旅行与交流互动的历史,详细阐述了人类与大洋从最早一批航海者的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关系。大卫·阿布拉菲亚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叙述了商人、探险家、海盗、制图师和旅者等群体如何通过海洋追寻香料、黄金、象牙、奴隶、可定居的新土地和关于远方的知识。他跳出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强调来自其他大洲的航海者发挥的作用;同时展示了海上网络如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构成覆盖全球的联系网络。
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全二册)
[英]扎拉·斯坦纳(Zara Steiner) 著
石志宏 译
2024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1957-0
豆瓣评分:9.3
第一次世界大战如同一场可怕的火山喷发,造成了毁灭性的巨大影响。欧洲四大帝国灰飞烟灭,中东欧各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传统的“欧洲协调”崩溃,要求建立新国际机制的呼声越发高涨。扎拉·斯坦纳对以上这种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她认为20世纪20年代虽然见证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性冲突、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的崛起、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衰,但这十年也充满了希望,各国政治家和外交官致力于欧洲的重建和复兴,直到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希特勒的上台彻底打破了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平衡。
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
陶飞亚 [美]魏克利(Philip Lauri Wickeri) 主编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5228-2122-1
豆瓣评分:9.3
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基督教中国化证明了中国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即使基督教与本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亦能被吸收并演变为中国的基督教,从而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
蔡昉 著
2024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3657-7
豆瓣评分:9.2
对于很多实现赶超发展的国家来说,人口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挑战。著名经济学蔡昉在他的这部作品中,博采众家之长,用11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人口变局之下,“不要浪费一次危机”(应对人口危机堪称福利国家建设的催化剂),转折期也意味着开启了一个机会窗口期,中国不妨从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角度审视人口和宏观经济问题。
傲慢与偏见:希腊化-罗马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犹太观念
郑阳 著
2024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2742-1
豆瓣评分:9.2
本书运用文献、纸草、铭文等多种史料,以犹太观念为切入点和载体,探究了犹太文明在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犹太文明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以及罗马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立体地展示了相关时期地中海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犹太观念在长时段上的变化以及文明间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犹太观念的叠加与变异情况。全书详细探究了文明中心主义在古代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深入理解相关时期的犹太文明与地中海世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秦汉六朝隋唐礼制与经学论丛
范云飞 著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3795-6
豆瓣评分:9.2
本书上下两编,上编“秦汉礼制与律令”,共计5篇,关注近年来新出土的秦汉律令类材料,集中梳理与礼制有关的祠祀、丧葬、宴饮等律篇、令篇及仪注文本,尤其注重从中发掘秦汉礼仪类律令与礼经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考察秦汉国家通过礼制与律令进行统治的具体方式。下编“六朝隋唐礼学与礼议”,共计8篇,关注六朝隋唐的礼议,或围绕礼学名家,或围绕专场礼议,或围绕礼议中所呈现的某种经学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整体上合而观之,构建六朝隋唐礼议之取证与推理方式的宏观图景。
中古西欧末日启示神学的史学运用研究
朱君杙 著
2024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3324-8
豆瓣评分:9.2
在中世纪的西欧,末日启示神学理论被史家运用于史作中。中古西欧史家并未被基督教会的世界主权论所束缚,他们运用末日启示神学理论撰史时存在着一定程度偏爱本族群、偏爱母国的情感特点。虽然末日启示神学理论在近代早期遭受冲击,但其对于史学撰述的影响力依然得到了延续和传承,展现了该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本书从历史文献入手,对末日启示神学与史学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期推动学界对中古西欧史学的某些传统、固有的认知进行重新审视。
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
彭春凌 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2650-9
豆瓣评分:9.1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
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卷):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493~1648年)(全二册)
[英]乔基姆·惠利(Joachim Whaley) 著
李启明 译
2024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28-3438-2
豆瓣评分:9.1
从1495~1500年的伟大改革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书写了德意志乃至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代。第一卷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的改革开始,对宗教改革、农民战争、施马尔卡尔登战争和《奥格斯堡和约》,以及宗教改革后新教和天主教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最后以 1648 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该和约既反映了德意志政体自15世纪晚期以来的发展,也为其后150年的发展建立了框架。
魏玛共和国:1918~1933
[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 著
杨丽 李鸥 译
2024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3403-0
豆瓣评分:9.1
1918年成立的第一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命运多舛。存续的十余年中,它曾多次尝试克服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引发的动乱,推动政体和经济改革,但收效甚微。随着希特勒上台掌权,内忧外患之下的魏玛共和国走向了终结。权力向希特勒的转移是否可以被避免?魏玛共和国是否可以被拯救?它是否因其内在的必然性而注定失败?人们至今仍在激烈地争论这些问题。《魏玛共和国》生动地描述了1918~1933年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笔调给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心灵的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不安的一生
[英]克莱尔·卡莱尔(Clare Carlisle) 著
马睿 译
2024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4508-1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是19世纪最富有激情,也最难以理解的哲学家之一。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不停地思考生命本身,强调“单个的人”的精神生活以及每一个人的“内在性”。直到生命尽头,他都在追问那个关于“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世上做一个人。英国哲学家和传记作家克莱尔·卡莱尔这部充满新意、令人感动的传记,尽可能地从克尔凯郭尔本人的视角描绘了他非凡的一生,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基督教世界的苏格拉底”的生活——如他所说,在这向前活的生命中,我们却只能向后去理解它。
元代丝绸之路史论稿
党宝海 著
2024年2月出版
ISBN:978-7-5228-3384-2
随着元代完成疆域空前广袤的大一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也迎来了一个人员、物资交往的高峰。本书以元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视角,对西域畏兀儿王国的王室亦都护家族、东迁内地的西域人家族、河西地区的元代文献与商品、元朝和安南的关系、元代中国与波斯湾地区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关系等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由此推进对元代丝绸之路沿线史地的认识与考察。
威廉·布莱克:永恒日出的想象世界
[美]利奥·达姆罗施(Leo Damrosch) 著
程文 译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526-7
诚如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评,本书既非一部系统性的传记,也非一部对布莱克作品的详尽指南,而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的书。达姆罗施教授舍弃了艰深的理论阐述,发出了对理解与享受的邀约,以期帮助大众欣赏布莱克深刻的原创“幻象”,并打开通往布氏借以表达此类幻象的种种象征的“感知之门”。除此以外,本书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授课中所确信的内容,以便稳定地将读者带入布莱克的诗与神话世界,同时巧妙地将它们与布氏的笔记、绘画、版画和速写手稿联系起来。
清代刑罚研究(1736~1911)
张本照 著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3157-2
本书以《清史稿·刑法二》对清代刑罚种类的总结为基础,将内容分成上下两篇。上篇为死刑,下篇为流、徒、笞杖、枷号、赎刑、锁带铁杆(石礅)等刑罚。本书在研究某种具体刑罚时,重点研究其执行(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新出现的锁带铁杆、石礅刑和晚清被普遍使用的站笼刑,本书还会详细研究其产生(被推广实施)的原因。在研究死刑等刑罚时,还会涉及文学作品中的刑罚书写等问题。本书不仅比较详细地研究了每个具体的刑罚,还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刑罚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英]亚历山德拉·格林(Alexandra Green) 著
花蚀 译
2024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3837-3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精选400余件时间跨度约6000年的大英博物馆珍贵藏品,展示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不曾间断的跨文化互动。这些藏品涉及东南亚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珍贵的金银器、瓷器、雕塑和串珠,到日常使用的皮影、蜡染布料、乡土乐器与编织器物,在呈现原材料、艺术审美和制作技术多样性的同时,也清晰地追溯了东南亚区域内部在文化与历史上的深刻联系。
西方神话学:叙事、观念与学术
[美]布鲁斯·林肯(Bruce Lincoln) 著
苏永前 译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298-3
若从古典时代算起,西方神话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神话”的解释与定位,其间出现多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中,布鲁斯·林肯不再尝试对“神话”做出明确界定,而是考察这一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进而探究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
奥斯卡·王尔德:一部传记(全二册)
[英]马修·斯特吉斯(Matthew Sturgis) 著
马娟娟 译
2024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0476-7
豆瓣评分:8.9
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生——就像他的智慧一样——充满了悖论。他既是“名人文化”的早期倡导者,也是其受害者。他的成就经常被人低估,他的成功遭人摒弃。他深藏喜剧天赋,却奋力创作悲剧。他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势利小人,却乐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马修·斯特吉斯利用过去三十年曝光的新材料——包括新发现的信件、文件,以及诽谤案审判的完整笔录,从历史学家而不是文学批评家的角度,力图让王尔德“回到他的时代和现实”。
爱的悖论
钱霖亮 著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2950-0
豆瓣评分:8.8
基于对东南某省永江福利院长期的田野调查,本书意在倡导用一种辩证的视角看待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运作机制。主书名为《爱的悖论》,即希望这样的视角能够提醒读者注意围绕机构运作所呈现的“爱”的复杂性,它兼有光明与晦暗:“国家关爱”兼有救济与治理的两面,“社会关爱”兼有扶弱与排斥的两面,“保育员妈妈的爱”亦兼有付出与自利的两面。在福利院这一由“爱”构筑而成的结构中,孤残儿童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经历着社会化、形成自我认知,并最终实践了自身的能动性。
文明的经纬:纺织品如何塑造世界
[美]弗吉尼亚·波斯特雷尔(Virginia Postrel) 著
张洁 译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3173-2
豆瓣评分:8.8
纺织品,一个驱动技术进步、商业繁荣、政治动态和文化交融的核心载体,显露其对文明的深远影响。从古埃及的羊毛到中国的丝绸,波斯特雷尔精妙地述说了布匹贸易如何塑造古代社会、纺织业如何推动社会革新。她通过考古、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亲身实践和深入访谈,为读者带来对纺织历史的全新认识。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纺织科技的期待。
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
刘子凡 著
2024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3739-0
豆瓣评分:8.8
本书聚焦于出土文献考释与唐代西北经略史的考证,同时也希望将万里之遥的长安与西域联系起来,借西北研究观察整个唐代的社会治理与制度变革。从个体与时代看,出土文献中有大量溢出于史籍之外的涉及唐代西北边疆的人物与事迹,展现了个体的功业与沉浮,也映照出时代的发展脉络;从国家与社会看,西北地区出土文献生动展现了地方机构的行政运作以及基层社会的生活百态;从中央与地方看,出土文献可以提供国家制度在地方基层落实的细节,展现统一王朝的制度实践。
第一次:30件开创性作品的艺术史
[英]尼克·特伦德(Nick Trend) 著
孙晓雪 译
2024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3730-7
豆瓣评分:8.8
本书通过“第一次”命题,简单而有趣地讲述了三十件艺术史中的开创性作品,从绘画中的第一个吻,第一个微笑,第一次拥抱,到女权主义色彩的描绘,等等。艺术的故事并不总是艺术史的“主义”和复杂的学术辩论的故事。真正的历史往往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第一次的故事,描绘了艺术家灵光一闪的日常。作者讲述了每个第一次为何发生、如何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和后续的故事,引领读者了解作品从何而来,它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全2册)
[美]加勒特·G.费根(Garrett G. Fagan) [英]琳达·菲比格(Linda Fibiger) [英]马克·哈德森(Mark Hudson) [英]马修·特兰德尔(Matthew Trundle) 主编
丁俊娜 译
2024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3617-1
豆瓣评分:8.8
《剑桥世界暴力史》是学界首部研究人类历史不同时期和世界不同地区的暴力现象的丛书,而暴力史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研究议题之一。作为多卷本《剑桥世界暴力史》的第一卷,本卷全面审视了史前和古代世界的暴力历史。本卷的执笔者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内容涵盖了古典时代结束前的整个历史时期,从全球的视角审视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欧洲、印度、中国、日本、中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与之前的许多著作不同,本卷不仅聚焦于战争,而且将暴力作为一种更加普遍的现象来加以考察。
肯尼迪传(第一卷):成长于美国世纪,1917~1956年(全二册)
[美]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Fredrik Logevall) 著
卢欣渝 译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3295-1
豆瓣评分:8.8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他英年早逝以来,弹指数十年,世间充斥着关于他个人魅力的描述、他多次婚外情的报告、对他政治遗产的争议,但过往的所有记述均未能神形兼备地塑造出完整而真实的肯尼迪。正是这种历史认知上的分裂促使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采用最新解密档案,创作了一部篇幅浩大的两卷本传记。第一卷跨越肯尼迪出生到决定参选总统的前39年。罗格瓦尔仔细审视了肯尼迪入主白宫前的岁月,展现了一个比人们此前所知更严肃和思想更加独立的肯尼迪,他杰出的国际事务敏感性注定会让他蓄势待发,在美国当代历史最关键的时刻登上政坛。
波希米亚人:第三帝国柏林地下抵抗运动中的爱情与牺牲
[德]诺曼·奥勒(Norman Ohler) 著
蒋雨峰 译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5228-2767-4
豆瓣评分:8.8
1935年夏天。在柏林附近的一个湖上,一名年轻男子正在扬帆航行,突然一艘船擦身而过,他看到一名女子斜倚船头。他们的目光相会——历史上最大胆的计划之一诞生了。在和利伯塔斯·哈斯-海耶开始疾风骤雨般的恋情前,哈罗·舒尔策-博伊森已经在反对纳粹主义的斗争中流过血。利伯塔斯加入了这一事业,两人很快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反法西斯战士,在纳粹时期的柏林组建抵抗者网络,勇敢地抵抗纳粹的恐怖统治。诺曼·奥勒利用未出版的日记、信件和盖世太保档案,在《波希米亚人》中还原了这个关于爱情和牺牲的英雄主义故事。
白莫卧儿人:爱情、战争与18世纪的印度
[英]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 著
陆大鹏 刘晓晖 译
2024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3409-2
豆瓣评分:8.7
詹姆斯·阿基利斯·柯克帕特里克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海德拉巴宫廷的常驻代表,他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年轻莫卧儿贵族女子——海尔·妮萨。柯克帕特里克的浪漫爱情故事并非孤例,在这个时代的印度,每三个英国男性当中就有一人与印度女性共同生活,他们跨越文化鸿沟,成为所谓的“白莫卧儿人”。英国历史学家威廉·达尔林普尔基于对18世纪档案、书信与日记的详尽研究,重新审视了英属印度建立前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英印关系,生动再现了这个满是阴谋背叛、后宫政治和谍报活动的历史世界。
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1862—1937)
李少军 著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2607-3
豆瓣评分:8.6
本书考察了1862年至1937年日本对中国长江流域扩张的过程,讨论了其间日本在长江流域设立租界、从事军事侵略与经济扩张等问题,分析了日本势力在长江流域的变化及中国民众的反抗。
神器有命:汉帝国的神圣性格及其崩解
冯渝杰 著
2024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1906-8
豆瓣评分:8.6
“神圣汉帝国”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是围绕原始道教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心灵考古”。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致太平”不仅成为贯通汉末经学、谶纬、道教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宗教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王汉→师汉→辅汉→代汉→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道教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张宁 著
2024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3952-3
豆瓣评分:8.6
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呈现了西方赛马进入近代中国的历史,讲述了洋人、华人骑手、闻人、女性等如何参与其事,探究在“日常”中文化输出的巨大影响。
历史建筑的重生: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
[日]光井涉 著
张慧 译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529-8
豆瓣评分:8.6
日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始于近代化之初的拆毁和破坏。从古老的寺院与神社,到作为城市象征的城堡与近代建筑,再到构筑了日常生活的民居与传统街区,对历史建筑的评判标准在探索中不断变化,保护对象随之变得多元。本书聚焦日本建立历史建筑相关保护制度的过程,并尝试以复原为焦点,回顾关于历史建筑公共价值的讨论。在保护历史建筑时,如何令“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实用经济价值”达到平衡,是至今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豆瓣评分略有波动,请以实际分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