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专栏作者:施文铃
福州方言文化研究者,闽都乡学讲师,福建省级非遗项目福州方言八音传承人,著作《福州八音字典》。
△ 配音 | 施文铃
(小提示:点击文中蓝色图标,可跳转福州话字词释义及读音)
明万历年间,府城南路,在闽县崇善东乡还珠里废除梁山铺,设置扈屿玉山铺,今闽侯县青口镇扈屿村。上接闽县仁南区归仁里石铺,下取内七里区西集里义溪、方岳里尤树、相思岭铺。
扈屿顾名思义,卑而大曰扈,古代濑江中两座小山组成岛屿,扈屿东边为朱山,海拔不到15米,西边玉山海拔不足10米。东临上岐浦,与梁山隔河相望,朱山西连玉山,东南麓曹厝浦、坂尾浦,朱氏先祖依山畔水而居,后迁徙他乡,曹氏先人择其地肇始。玉山南西濒临三江兜,为叶氏族人居住地,玉山西北麓杨厝村,与洋下、施厝一河之隔。元代,闽县崇善东乡还珠南、北里合二为一,还珠里下辖梁山、扈屿、横屿三图,梁山图有施厝、庄头、镜上,扈屿图有叶厝、曹厝、杨厝,横屿图有上道头、溪洋、吉山。
《施氏旧谱》记载,明洪武四年,施益字成友,为三图里长。民国时期,闽侯县调整行政区划,设置县、区、乡、村。扈屿乡相当于宋代闽县崇善东乡还珠北里区域,管辖叶厝、曹厝、杨厝、施厝、庄头、镜上村,今闽侯县青口镇扈屿村,仅是玉山叶氏村民为主行政村。明万历朝辅臣,叶向高乞归大隐于福城,时常回福清老家,中途歇脚于闽县还珠里扈屿玉山铺,常是扈屿叶家座上宾。
叶厝街因官路玉山铺而百业兴旺,在驿铺斜对面有一家“叶记”饼店,店主叶生旺,祖传做饼为生,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备受客旅青睐,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方岳里一樵夫常在饼店旁边卖柴薪,卖不完的柴薪跟饼店换饼,樵夫经常吃饼当顿,常常故带一两串光饼给孩子吃,厝裡(妻子)得知丈夫以饼当饭,总是嘀咕这“挨盘卖算,买饼当顿”。言他没经济头脑,不懂盘算。
话说叶记饼店叶生旺老板,为多做生意,乐意跟樵夫“柴换饼”。饼炉烧木炭,柴薪用不上,日久,饼店柴房堆满柴薪,柴薪贱卖心有不甘,正低头思考怎么处置。突然,有人喊亲家,叶生旺抬头一看,哦,女儿亲家挑着两篓木炭,站在他面前,连忙招呼,迎入屋内看坐,煮点心叙家常。生旺问道:“亲家豆腐不做,改行卖木炭?”樵夫答曰:“山里豆腐好卖,烧炭翁用木炭跟我换豆腐,拿回山里卖,他是两头赚,我从中也能多卖豆腐,大家双赢。”两人聊上一时辰生意经,豆腐亲家欲告辞,对生旺说:“这两篓橂炭(硬木炭),你拿去烧,看看炭质好不好?”
民间传统礼数,登门做客,要送礼物,古人称谓“束修”,主人要回赠礼物,待人之道礼尚往来。俚语云“喙呢喫腹呢算”,喻吃肚里心中要有数,要适当回馈。叶生旺明白亲家来意,做饼烧木炭,做豆腐需要烧柴薪。回礼豆腐亲家一担柴薪是最适当的礼物。因此,“柴博炭 齐好看”成为社会交往中,体面互送礼物,彼此都不吃亏的民间俗语。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使用福州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投稿fzwbwhb@163.com。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
来源:福州晚报·兰花圃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