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贸网资讯,近日,日产(Nissan)与本田(Honda)600亿美元的合并谈判宣告破裂,这一原本可能改变全球汽车行业格局的交易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崩溃。知情人士透露,谈判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日产的“自尊心”、对自身困境的低估,以及本田临时修改合并条款,提出让日产成为其子公司,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双方分道扬镳。


(图片来源:路透社/Kim Kyung-Hoon)

日产的困境与本田的“救援计划”

近年来,日产在销售下滑和管理动荡的双重压力下陷入困境,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低估了混合动力车型的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大幅下滑。而本田则向这家老对手伸出了“援手”,希望通过合并打造一家能与中国品牌竞争的大型汽车集团。

然而,在谈判过程中,日产坚持要求获得接近本田的“平等”待遇,尽管其市场表现明显处于劣势。三名知情人士表示,日产始终不愿意接受作为“弱势一方”的现实,而本田则认为日产应该采取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例如裁员和缩减工厂规模,但日产因涉及政治敏感问题,对关闭工厂的建议持抵触态度。最终,本田对日产的态度失去耐心,谈判随之破裂。

谈判崩溃的关键点

消息人士透露,日产与本田的谈判在多方面出现了分歧,其中最关键的包括:

01

管理层决策速度过慢

本田认为日产的决策流程过于拖沓,导致合并计划迟迟无法推进。

02

对工厂裁撤的态度分歧

本田要求日产关闭部分工厂以提高运营效率,而日产担心这会影响企业形象,并导致账面资产减值,从而拖累财报表现。

03

股权比例计算争议

合并后双方的持股比例如何分配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04

本田突然调整交易结构

在今年1月底,日产高管坂本秀行(Hideyuki Sakamoto)访问九州工厂并宣布将在当地建设新的电动车工厂,承诺不会减少现有工厂的产能。但仅一天后,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向日产提出,要求日产成为本田的子公司,这一要求显然违背了此前达成的合作协议,令日产管理层大为震惊,认为本田的做法“离谱”,甚至有损日产作为一家历史悠久车企的尊严。

此外,日产最大股东雷诺(Renault)也对此交易表示不满称如果本田收购日产却未给日产股东提供额外补偿,这一结果将“不可接受”,并表示将“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日产接下来的选择

谈判破裂后,日产开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据悉,台湾电子制造巨头富士康(Foxconn,鸿海精密工业)有意与日产展开合作。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Young Liu)日前表示,富士康的目标是与日产“合作”,而非“收购”其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的电动车业务目前由前日产高管关润(Jun Seki)领导,而关润曾是日产内部公认的潜在CEO人选之一,这一背景可能会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分析人士认为,相较于本田,富士康更有可能给日产提供更宽松的合作条件,因为富士康在电动车行业仍缺乏强有力的品牌,而日产的品牌价值对富士康而言仍然具有吸引力。

日本政府的态度

目前,日本政府尚未就本田与日产谈判破裂发表明确立场,也没有透露是否会支持富士康与日产的合作。然而,在全球汽车行业加速电动化的趋势下,日产如何应对这一变局,将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市场中的生存能力。

前路漫漫

此次日产与本田的合并失败,凸显了日产管理层在市场认知上的滞后性以及其改革的迟缓。本田的强势谈判策略虽然未能促成交易,但也展现出其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而日产在拒绝合并后,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否则很可能在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的大潮中被进一步边缘化。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