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海网报道,赖清德召集所谓“五院”会商。台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在会中主动提及罢免造成社会冲突加剧,盼赖以民进党主席身份,呼吁停止恶性“大罢免”。赖则引佛经“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回应,称“因”是“总预算”问题,解决之后“大罢免”也会云淡风轻。

韩国瑜结束“五院”会商后,回到立法机构表示,赖清德在会中希望未来台湾内外重大事情,可以充分利用“五院”之间,互相监督,协助讨论的平台,善加应用。



赖清德(资料图)

事实上,岛内目前5大机构负责人中,除了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外,都是由民进党当局提名。舆论认为,此次协商的场景必然是韩国瑜被围攻。国民党民代 廖伟翔:穿小鞋的政治秀,是永远走不出大格局。国民党民代 牛煦庭:会不会有赴鸿门宴的情况,担忧一定有的,但我们同时也相信,韩国瑜他应该有足够的智慧,来因应这样的状况。与此同时,民进党联合侧翼团体发起的罢免行动还在进行中。

岛内政治观察家普遍认为,赖清德此举反映出民进党高层对当前政局的判断出现偏差。在台湾社会需朝野对话的关键时刻,执政党却选择了一条更加封闭的路径。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化解政治僵局,反而可能加剧社会分裂。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会议没有明确的议题设置。台湾民意机构的负责人都表示,如果缺乏具体讨论内容,所谓的“院际协调”就变成了一场毫无实质意义的茶话会。这种形式化的会议,显然无法回应民众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期待。



韩国瑜(资料图)

这场“大罢免”,早有预告。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年前就高调宣战,年后将是“罢免会期”,“有信心在下个会期报到前罢免掉41位国民党及泛蓝民代”。甚至动机也毫不掩饰,就是夺回对台立法机构的控制权,或者说对岛内政局的控制权。去年“大选”,赖清德虽然胜出,却是尴尬的“双少数”局面,台立法机构里民进党只剩51席,面对52席国民党、2席泛蓝和8席台湾民众党,从政策、法案到预算、重大人事都大受掣肘,再也无法为所欲为。

国民党等泛蓝阵营面临罢免的“立委”人数,显著高于民进党,这暴露出民进党及其支持者试图通过大规模罢免案,来扭转赖清德执政团队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被动局面,其意图险恶。不仅如此,前“立委”沈富雄指出,民进党此番政治操作,并非单纯罢免泛蓝“立委”这么简单,其终极目标直指韩国瑜,可以说,“清除”韩国瑜是民进党发动此次大规模罢免行动的核心策略之一。



赖清德(资料图)

蓝委困境重重,各自为战,韩国瑜率先走访各地蓝委选区,积极声援。随后,卢秀燕、蒋万安等重量级人物也相继跟进,形成合力。岛内媒体人毛嘉庆认为,现在只有韩国瑜能有效对抗罢免,甚至激发蓝营民众反罢免的热情,都得靠他。不少面临罢免的蓝营议员都希望能邀请韩国瑜助选,可见其人气之高。

韩国瑜的存在,对于赖清德而言,是其“谋独”路上的巨大阻碍。因此,民进党企图通过罢免手段,削弱蓝营在台立院的力量,进而实现赖清德的“谋独”野心。

赖清德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启动院际协调,邀请“五院院长”协商,表面上看,这是在建立一个沟通平台,试图营造一种民主协商的氛围。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的伪装。



赖清德(资料图)

对韩国瑜呼吁叫停“大罢免”,赖清德没有正面回应,反而搬出早准备好的佛经中“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之说法,数落国民党删预算种下“恶因”。这让外界更加看清,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发动“大罢免”背后,是获得赖清德授权,亦即赖清德是“大罢免”的真正幕后黑手。韩国瑜事后对媒体解释,赖清德是将“总预算案”重新协商作为叫停“大罢免”的前提条件。

台湾《上报》表示:虽然这次“大罢免”的主要目标是要直接改变台立法机构的席位分布,但有连任或初选压力的县市长参选人也将选区内民代罢免视为“政权保卫战”,大罢免后续牵动的将是2026年地方选战的势力消长。而在这一过程中,岛内第三方势力民众党以及代理主席黄国昌的抉择将颇为微妙,因为后者将极有可能利用这一机会提前推动2026年“九合一”选举的“蓝白合”。



韩国瑜(资料图)

赖清德在参加海基会“大陆台商春节活动”时,针对两岸关系,他重申蔡英文的所谓“四大坚持”,以及他所提的所谓“四大支柱”,宣称两岸应以“交流取代围堵,对话取代对抗”、“好好来对话、交流,达到和平的目标”。赖清德此番言论自相矛盾,充斥对抗思维,包藏“台独”祸心,再次暴露其“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危机制造者”的真实面目。

据报道,这是赖清德上任后首场台商春节活动,备受外界瞩目。

国台办用简简单单的14个字,给赖清德定性,称他是“台海危机制造者”“两岸和平破坏者”。其实,赖清德这次的言辞,又是老套路。他一边说“两岸应和平对话”,一边又强调“台湾主权不可侵犯”,明显是在玩文字游戏。表面上好像呼吁和平,实际上却在背后煽动“台独”。国台办马上揭露了他的“虚伪面具”,指出赖清德的这些说辞,完全是在挑起两岸矛盾、制造冲突。

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到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再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从未中断。任何企图分裂自己国家的人都将遭到历史的唾弃。从现实角度讲,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有利于两岸共同发展。两岸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大陆有广阔的市场和完备的产业链,携手合作能实现互利共赢。在文化上,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