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一座城市的书店并记录下来,是很多读书人心中想做的事,但很少能完成这件事。难以完成原因有三:

①要有行动力,说干就干,毫不犹豫;

②要有坚持力,遇难而上,无惧坎坷;

③要有发现力,躬身入局,言之有物。

若无三力合一,书店探访之行永远只是心中的白月光,仅此而已。

以此观之,陈盈先生的50篇书店探访之行,对于读者而言,就更有意义了!这是他用了8个月时间走访了苏州大市范围100多家书店最后写成的50篇,从书店名单上看,几乎涵盖苏州城最值得驻足的形形色色书店。以我12年书店之运维经验看,这份书店名单绝对是空前绝后的“苏州书店的闲逛指南”,而他,也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走遍苏州的独一寻访人。


01

在人生的归途中,寻找时间的意义


陈盈曾经也是书店人,也极其善于做沙龙,他是苏州思迈特读书会的创始人,早年就和慢书房有渊源,关于他在书店遇见她的妻子之故事,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述过,在此不再赘述。总而言之,陈盈是一位心怀书心的人。

好几年都是在北京打拼,但年年都回苏州看朋友,都回访慢书房,彼时,他是北漂,也未在苏州安家。

苏州是他人生启航的地方,书心总是在召唤,他最终选择回到苏州定居,这像是人生的归途。

你说他,为什么开启书店寻访之路,无论他以什么理由讲述,在我看来,这件事是他心里命里必定会做的事,像是一种天然的使命,不做心里空虚。然而更具神秘意味的是,他的开启书店是“归途书店”,一对看起来来文质彬彬温和低调的夫妻,却在书店路上全情投入义无反顾。陈盈在微信里跟我生动讲述偶遇的归途书店,并说非常感动,一定要写下他们。由此也就有了后续大家看见的书店系列。

在这八个月中,我听到他很多关于书店的寻访故事,有感人,也有气人,有惊喜,也有遗憾,虽然他只是寻访,可他的动情与入戏,却让我非常感动。在他心中,寻访书店,是大事,要事,必须完成的事。

何以是归途书店是他的开启之地?我想,这可能就是他的人生归途与归途书店相遇产生的心底的共鸣。时间流逝,唯有做自己热爱的且有意义的事,才是对自己的不辜负。


02

好书店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如若只以一家书店的特色来定义书店之标准,那必然是偏颇的,但如果是上百家书店寻访之后得出的好书店标准,那自然是相对可信的。

在我12年的书店实践中,好书店的标准有我自己的答案。在之前一篇文章中,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书品,以及对书的态度;

第二,公共性,是否成为具有交流性的精神空间;

第三,为在地区域带来文化的沉淀与输出。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击之前的一篇文章——

令我欣喜的事,陈盈先生在寻访之后,我们有了更为深度的共鸣。书,人,文化传承,唯有三者共存一体,并持之以恒,书店才在城市里发挥意义。

我当然知道这样的标准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是很难的。但如果因为难,就放松了审美的苛求,那书店行业必然会鱼龙混杂。这就像我们读书,必然是想读好书,读经典书,读高品质的书,但如果我们放松标准,那流量书,毒鸡汤,功利学,盗版书就会侵入我们的生活。书和书店都一样,严苛是为了让书与书店更具意义与价值活着。


03

那些无功利的沉淀与相逢是动人的温柔


陈盈的书店探访是纯粹地向心而行,没有任何赞助,还在每个书店不断消费。他的文章也引起不少书友跟着指南游书店,据说有好多家书店因此访客增加,营业额阶段性增长。所以,他经常收到书店老板的微信致谢。

心田里和慢书房的不少活动,陈盈也参与推动,有时是主持,有时是组织,我以个人名义,封陈盈为“鹿茸分身”。正因为走得近,不少书店老板都以为他是拿了我的酬劳的。

今天我终于可以借着这篇文章与诸君坦白,陈盈先生之辛劳都是纯纯的公益,有时他还贴礼物贴各种书。于是,我在心中给自己一个目标:我必须好好做书店,要活更久,要做更好。但凡我有任何小收获,像陈盈这样默默在我们身边付出的书友,我有一口肉汤喝,也必须要分他一份!当然,我也很冷静地告诉他:你必须跟我一样,咱们也要把养活自己的主业做好,这样才有闲情经营书之副业啊!毕竟,我们谁也不是富二代!

正是这不求功利的举动,在这8个月中,他结交到很多爱书人,也收到很多读者的真诚反馈。他就是典型的以益为先的实践者。不管什么利不利的,先力所能及做一点有益的事。去发现那些好书店,让书店和读者产生联动,为苏州的读者和全国来苏州的读者做一份靠谱的书店寻访指南,仅此而已。你说这件事做完之后,有没有利呢?也许半毛钱没有,也许忽然感动中东的石油大亨然后奖励他十个亿。谁知道呢!咳,于他而言,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走访书店的承诺完成了,一份50家书店的人文地图成型了!有此足以。


去年11月,我和陈盈在相城某地对接一个书店项目。在停车场的寒风中聊了五分钟。他说,这家新店如果定了,我们可以在这个“望”字做文章,涛哥你看,这个“回望”感觉多好了。

我以为甚好,“回望处,是心田”,故事线也很完整啊。正好在河边,要不,就定名“心田里 洄望书房”吧。

这个名字也得到我背后的两位大咖老庄与舒童的一致肯定,他们紧锣密鼓对接装修设计,目前已经进入装修。

陈盈,在我心中,和村里的心田合伙人一样,回望处,他们在,我就心安,敢于冲向前方。当你觉得慢书房和心田里如此明亮,并非我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有每一个坚定和我们一起前进的人。是慢书房的羊毛和雨花,是心田里背后的六个合伙人,是默默经营村中事业的舒童和老庄……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我一直这么想,也这样定义自己,甚至以此苛求与我同行的人。如果苛求实现,那我们绝对就是空前绝后的“书店军团”!

我们因为书店相遇,即便一分钱没有赚到,用各自主业养活自己,然后相聚到老,这难道这不是一件人间的大幸事吗?

最后以“陈盈寻访书店总结”作为结尾,可点击链接阅读这篇文章,这里面记录了陈盈去年专访苏州书店的历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