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山东省邹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孙镇龙灯,被网络博主制作成短视频,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但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为了“复活非遗”,孙镇龙灯传承人孙道亮卖了车,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给刚出生的孩子喝9.9元包邮的劣质奶粉。孩子生病后,县医院就在他家几十米远的地方,但他因承担不起医药费而不能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导致孩子出生后一百天就去世了。






在网上搜到的正规媒体发布的新闻,无论是2014年3月份滨州日报发表的《孙镇村“火龙灯”沉寂三十年后复活》,



还是2025年1月26日闪电新闻发表的《邹平:龙灯传人的新年心愿》,虽然都提到了孙道亮为了复活孙镇龙灯做出了很多工作,但在2014年的报道中,根本没提他为了制作孙镇龙灯卖掉自己的私家车一事。直到20125年闪电新闻的报道,才提到孙道亮卖了自家的车。这两则公开报道的新闻里,都没有提到他因为没钱而让孩子喝劣质奶粉从而导致不足百日的孩子去世这件事。




不知为何,网上的短视频里,却都在说他为了继承这项非遗,花了很多钱,卖了车,借了债,孩子只能喝劣质奶粉,生病无钱看病而去世。目前,B站上,2025年2月7日发表的,题目为《身为孙镇龙灯最后一名传承人,他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自己坐汽车,让孩子吃9.9元的劣质奶粉,导致孩子生病去世》的短视频,明确提出不足百日的孩子去世,视频里,孙道亮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究竟是怎样的龙灯,让他甘愿搭上孩子的生命?




在短视频里,孙镇龙灯精髓是在龙身里放置蜡烛的滚灯。滚灯类似于不倒翁,无论怎么翻滚,蜡烛始终向上,不会倾倒。这项看似高深的技艺,其实就是陀螺仪的原始版,早在我国汉代就出现了。这种陀螺仪不仅没有失传,而且早就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了,甚至几块钱都能买一个类似的玩具,比孙道亮给孩子买的9.9元奶粉还便宜。




为了复活孙镇龙灯,孙道亮负债20万。最终,孙镇龙灯获得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网上流传的视频是真实的,这种为了一项县级非遗把自己孩子的命都丢了做法,是否值得传颂?




据统计,截至2024年,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超过10万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57项,省级项目约2.1万项,市级和县级非遗,加起来8万多项。为了这8万分之一,失去了一条婴儿的生命,这样的非遗,还是遗了吧。
更何况,从视频上来看,被复活的孙镇龙灯,有多少美感,很难说。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非遗龙灯,很多都比孙镇龙灯更美。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再精美的龙灯,和一条鲜活的生命比,相信但凡有点人性的,都会选择生命。




孙道亮的故事,像一出精心编排的悲情剧。为了“复活”孙镇龙灯,他倾家荡产,甚至不惜牺牲刚出生孩子的生命。这种“非遗传承”的叙事,看似感人至深,实则令人不寒而栗。非遗传承,本应是文化的延续,而非生命的代价。当“传承”成为一种偏执,甚至凌驾于生命之上,它是否已经背离了文化的初衷?
非遗的价值,在于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智慧。然而,文化的传承不应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老孙的孩子,因劣质奶粉和无力医治而夭折,这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非遗的“伟大事业”,若建立在生命的废墟上,它的意义何在?文化的传承,不应成为漠视生命的借口。这种“为传承而传承”的做法,是否已经偏离了非遗保护的本意?




非遗传承,需要理性与温度。社会不应将非遗神化,更不应将其凌驾于生命之上。非遗的保护,应立足于文化的真实价值,而非空洞的“伟大事业”。同时,非遗传承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让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生机,而非在偏执中走向消亡。
非遗的价值,在于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智慧,而非生命的代价。非遗传承,需要理性与温度,需要尊重生命的尊严。唯有如此,非遗才能真正成为文化的瑰宝,而非生命的墓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