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红军在路过贵州时突然消失,中央找寻多次都没有查到他们的下落。直到67年后,才从贵州一个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口中,得知他们的下落……
1934年,红六军团9000人作为长征路上的先遣队,他们一路冲锋在前朝着西边突围,他们的目标就是去贵州和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
红六团路过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时和桂军遭遇,红军的部队风尘仆仆,士兵们也或多或少的会感到疲惫,路上奔波多日他们的粮食也所剩无几,有不少士兵都是勉强填饱肚子。
而他们的对手是养精蓄锐多时的桂军,他们在这条必经之路上早已设下埋伏,前边有拦截的人马,后边有追击的人,从局势上来看,桂军占据了不少优势。
红六团的情形不容乐观,如果所有的主力都留下参与战斗的话,他们很快就会被包围起来,全军覆灭的可能性很大。
这时候龙云和田海清便迅速带着站了出来,现在不是能犹豫的时候必须要马上作出取舍,由他们负责掩护和吸引敌人,部队主力快速朝着包围圈突围。
桂军人数众多,而这支负责掩护的部队只有八百个人,他们既要开路又要掩护部队主力转移,肩上背负的担子着实是很重。
率领这支掩护部队的是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他们两个作为队伍的领导自然也知道部队走的每一步路都充满了危机。
但如果想要保住部队主力,他们现在能做的就只有舍小保大,只要主力部队安全脱困,他们可以另寻其他生路。
桂军好像看出了他们的想法,包围圈在一天天收缩,桂军的人数总量是红六军团的数倍不止,不管他们如何谋划,这场恶战都是不可避免的。
和红六军团作战时桂军派出了将近30万人,他们此举的目的就是在湖南和广西的边境消灭这支红军的先遣部队。
红六军团在包围圈中加快了脚步,他们想要在大战开始之前抢先一步渡过湘江,只要渡过湘江,他们就有生路。
龙云和田海清在部队后方和桂军作战,双方的实力实在是太悬殊了,如果想要让敌人的视线离开大部队,他们就必须朝着其他地方吸引火力,既然部队的目的是过江,那他们就上山。
龙云带着八百个断后的战士一路吸引敌人的火力,一边朝着困牛山上走,山路崎岖,在这里打仗确实是有些困难。
龙云先一步带着战士们来到了困牛山上,利用山上和山下的地势因素,和敌人纠缠了好几个回合,敌人想要强攻上山,但碍于山下遮挡物不多,只能一次次放弃进攻。
双方纠缠了好几轮之后,都受到了不少伤亡,此时红军小分队的武器弹药也不在充足,山脚下的桂军还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只要他们敢露出一丁点弱势,桂军就会立马扑上来撕咬。
龙云带着部队一路退到山顶上,眼看着队伍已经退无可退,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投降和血战,很明显前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战争是肯定要坚持到底的。
在最后的血战中,因为桂军人数太多,红军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上百名红军砸断手中的枪支弹药,毅然决然跑到山边纵身一跃,宁死也不受俘。
龙云带着二百多名红军在血战中突围出来,但他们还没有脱困多久,就在石阡再次遇到敌人,龙云被俘获,战士们大多都牺牲在战场上,在被押送到长沙的时候,龙云也被杀害。
这支断后的八百名红军在困牛山上彻底失去了消息,也没人敢确定他们的下落,困牛山附近的百姓倒是听说过一些打仗时候的事情,但是他们也不知道那八百名红军就是牺牲在这里的,后来还是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证实了那八百名战士的壮举。
他也是那八百名红军中的其中一个,当时因为身负重伤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后来是附近的百姓把他和其他几位战友救下,他也因此活了下来。
当听到国家来查询当时困牛山上的惨状时,他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信息来源:困牛山:百余红军英勇跳崖——多彩贵州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