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国产的消息在汽车圈内反反复复的传了好多年,但是迟迟没有得到落实,真可谓是现实版的狼来了。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狼来了喊了这么多年,终究成真,雷克萨斯国产这只靴子终于落地。
近期,丰田汽车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选址于上海金山区建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计划于2027年投产,年规划产能10万台。
得知这个消息,车叔非常感慨,雷克萨斯国产的消息喊了十几年,要真是能在10年之前实现国产,那么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范围内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个二线豪华品牌。但不管怎么说,雷克萨斯终究是迈出了这一步,对于粉丝来说还是值得欣慰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聊一聊这一事件。
雷克萨斯的国产之路完全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一波三折。早在2006年,雷克萨斯便传出了国产化的传闻,彼时品牌提出年销量3万台即国产的目标。到2007年,雷克萨斯将国产的条件提高到5万台,2012年又提高到10万台。然而即便是后来达到标准,官方依旧不间断的否认国产传闻,而且还给出了品质难以本土化的借口,态度可谓是十分傲慢,而在傲慢的背后,却是进口车高溢价所带来的超额利润。
实话实说,习惯的躺着赚钱的雷克萨斯确实没有国产的动力,然而这样的美梦却被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转型给彻底打破。在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大关,同时国产自主品牌不断发起向上突破,去年所占30万元以上市场的份额已经飙升至40%。在这一过程中,雷克萨斯逐渐显露出颓势,由于采用进口的高成本模式,其产品在价格战中缺乏明显优势。
与此同时,电动化转型缓慢,并且存在智能化短板的雷克萨斯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并且以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沦为了绝对配角。2024年中该品牌全年销量仅有18万台,虽然依旧稳坐进口豪华车销冠宝座,但是其销量已经相比2021年的峰值下滑了20%左右。
本次进行国产雷克萨斯的套路与当年的特斯拉有一些相似之处,首先是独资模式,这方面有相应的政策,剩下的只不过是具体的商务谈判。同时丰田方面以特斯拉为范本,向上海市政府索要土地及税收的优惠政策,当然上海也必然会与对方签订一些对赌协议,以及对国产化率提出要求,这些细节可能是双方谈判旷日持久的重要原因。
在车叔看来,雷克萨斯于上海进行国产有好处也有坏处。先说好的一方面,特斯拉扎根上海多年,目前已经很好的梳理了整条电动车供应链,雷克萨斯完全可以用现成的,也就是说该品牌无需再造产业链,只需利用即可,这大大降低了前期生产的不确定性。
不过雷克萨斯在上海国产的选址有着很大的问题,要知道雷克萨斯选定的金山区相比特斯拉所在的临港区存在严重的区位劣势,金山并非传统汽车重镇,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尽管当地已经成立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联盟,但是其产业集群完全的规模,完全不能与临港区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从雷克萨斯的规划来看,该品牌对于外部技术依旧有着很高的依赖性,核心的三电技术依赖于丰田体系,电池则是直接采购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智驾与Momenta合作,车机部分则是选用腾讯生态,与其说雷克萨斯是本土化,不如说是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组装厂,而作为对比头部的造车新势力们基本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如果说雷克萨斯真要按照规划的路线走,那么我对该品牌国产化后发展的看法是比较悲观的,因为这大概率会加速其品牌价值的崩塌。参考宝马等品牌在进行国产化后的操作,其纯电动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有着10万元左右的下探,届时雷克萨斯的纯电动车型在价格上将直接对标问界和理想的品牌的相关竞品,然而这些车企基本已经通过超快充、激光雷达等技术建立了护城河,技术储备相当有限的雷克萨斯,很难从他们的手中占得便宜。
与此同时,雷克萨斯现有的下级经销商依旧采用传统的经销模式,这与造车新势力们的直营体系格格不入。如果要强势转型,那么势必会引发现有渠道的动荡,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就很难打动新能源消费者。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一根筋变成两头堵。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雷克萨斯本次国产化,本质上是传统汽车巨头对于新时代的一种妥协。雷克萨斯,或者说是本田想要凭借这波操作复制特斯拉的逆袭神话,可惜一步慢注定步步慢,历史不会等待迟到者,将于2027年投产的雷克萨斯上海工厂,或许将成为日本制造衰落的一个小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