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吉海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首先对文胜教授的新书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今天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研讨会,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想有些研究的方向就我平时思考的这些问题和下一阶段要研究的方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脱贫攻坚结束以后,党的“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移到了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和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的两条底板底线(粮食就是食物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它是乡村振兴的两条底线,这个定位就凸显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历史地位,在于与乡村振兴阶段的重要作用。

二、认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新的历史阶段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

脱贫攻坚结束以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认识,如何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措施、办法下发得很大。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一样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我觉得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时候确实体现了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但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认识有很大的偏差,工作有很多的滑坡。所以对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研究,请大家在这方面要认真研究。

脱贫攻坚以后我们有5年的过渡期,但是我告诉大家绝对不止5年,因为既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是“三农”乡村振兴的底线,那么它会贯彻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就像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的小康社会难点就是扶贫,只要扶贫实现以后,小康社会就实现了。整个中国的小康社会没有验收标准,但是扶贫有验收标准,国家统一颁布了验收标准,它是一样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重点难点还是在农村,所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认识还是不够。刚刚文胜的新书我也看了,我觉得他的思路、路径很清晰,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个人理解,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上有一个观点,就是要用乡村振兴的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脱贫攻坚的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该落脚在这方面。

三、加强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历史任务中的标准进行研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脱贫攻坚是有联系,也是有差别的。脱贫攻坚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成果仍然要沿用这个提法,就是要体现“三性”。

1.数目增长的稳定性。农民收入也好,脱贫人口的收入也好,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在脱贫人口里面75-80%的收入来自于工资性收入,但现在实体经济下滑以后,很多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大量的返乡,包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大幅度的下滑。如何确保脱贫收入增长的稳定性,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包括专家学者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为什么种粮不值钱,别看这是一个表面现象,这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你种粮食赚钱,如果种粮食超越房地产,那农民还有资格来种粮食吗,那都是房地产老板来种粮食了,农民不可能种粮食了。

2.三保障,安全饮水的连续性。医疗进行了重大变革,它根本就没有有效衔接,脱贫攻坚的时候是贫困人口的医疗保费可以用财政补贴50%,甚至100%。医保出台文件以后,出现返贫以后可以实行补贴,我说你们理解不深入,我们是防止返贫,你还出现返贫以后才给他医疗补助,不是搞反了吗。例如安全饮水,有些地方投机建水厂,现在水质不行,管网维修不行,这些东西都是连续性的。

3.脱贫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要细化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有很多事情不能包办,下一步要改变农生动力,就是要加大培训,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路径问题就是监测和帮扶。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里面一个最新的提法就是建立覆盖农村人口的监测机制。原来主要是设立到脱贫人口的建设机制,首先是防止返贫。这个监测量是海量的,怎么建设这个机制,那天我跟社科院讲了一下,我说你们能不能搞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一下怎么建立覆盖农村人口的动态监测机制。他们列了一个重大课题,是由农大来研究承担。要把有返贫风险的人找出来然后施策,及时帮扶。另外,要有针对性,缺什么补什么。

四、在新的要求下如何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有些领导干部对“三农”工作的有效衔接讲得很多,但真正对本县如何实行巩固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这五大中心怎么实施思考不多、研究不多。对基层干部实现一种在减负的状态下,不要躺平,不要内卷,有些乡镇干部、基层干部,包括村干部,现在没有检查督查,也没有督查任务了,他不知道干什么,没有方向感。我说你们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压力,减负不减要求,减负也不减你和农村群众的联系。

(作者系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党组副书记,本文系作者于2024年12月8日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研讨会暨陈文胜教授《中国乡村现代演进》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点击下方【在看】推荐给好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