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推动 手手相连

福建:三个“好手”一体推进高质效履职

“一取消三不再”后,省级检察院作为各省检察系统的领导机关,如何将更重的管理责任在各业务条线中落实落细,推动办案质效向高走深走实、向优争先争效?

“以上率下,传导责任,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为基层减负,但上级检察院对基层高质效办案的引擎带动、主导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近日,福建省检察院召开会议,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听取各部门汇报“干得怎样”,系统谋划“怎么干”。

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对标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要求,福建省检察院的“施工图”里“有抓手、有推手、有联手”。相关举措机制蕴含的理念价值、导向引领,向目标挺进的路径方法,是对“一取消三不再”的认识再深化、探索再深入,也是实践的总结和有益的启示。

抓手

评查带动看担当、补短板

如何用好再审检察建议,发挥其同级监督的最大功效,让公平正义来得更早些、更快些?一年来,福建省检察院民事检察部交出了一份答卷:全省检察机关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改变率94.7%,创近年来新高。更高质效的履职结果,与一份以问题为导向的评查报告紧密相连。

“我们对近年来发出的892件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组织评查,逐案梳理,全面检视检察建议未被采纳的问题。评查采取各地自查、交叉互查和省检察院复核方式,形成评查报告。”福建省检察院民事检察部主任陈锋介绍,“再审检察建议不被采纳是检法在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再审必要性上有认识分歧,还是自身全面审查、判断、运用证据、适用法律的能力不足;是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构成要件把握不准,还是案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份长达15页的报告对不采纳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类型以及对实体和程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针对症结把脉问诊,报告从提升案件审查能力、文书说理能力,开展公开听证,借助专家智慧等方面开方施策,要求本条线及时会审制发再审检察建议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推行员额检察官“包片指导+分类指导+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强化一体履职、靠前督导;对评查发现的11个案件线索,列出清单,跟进监督。

开展再审检察建议评查以及运用评查结果,对做强民事检察产生积极效应,推动各地检察机关制发再审检察建议更加精准、规范。以“前车之鉴”防“重蹈覆辙”,2024年,再审检察建议因“交叉法律关系厘不清,事实证据审查不严,形成证据体系不完整”不被采纳的比例大为减小。

聚焦“难案也要办出高质效”,福建省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直面经济犯罪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二审促一审”活动,以“反向审视+类案指导+听庭评议+文书评查”方式,审查发现原案各诉讼环节执法司法方面的问题和瑕疵,查找个案突出问题和类案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监督意见建议。

“通过‘二审促一审’活动,2024年,福建省市两级检察院反向审视案件1424件,评查文书1275份,听庭评议96场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向下级检察院制发《反向审视提醒函》或口头提醒纠正,制定、会签相关工作指引等机制。”福建省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邱善庆介绍,“二审促一审”活动取得三大效果——

一是及时解决基层办案理念偏差、政策把握不够到位、法律适用不够精准等问题。二是及时研究会商一审案件错漏同质化、量刑差异化等类案问题,推进形成统一执法司法标准、类案处置尺度,更好指导司法实践。三是融合推进优秀案例培育、优秀文书推荐、优秀庭审评选,全面锤炼干警业务素能,实现以审查强把关、以评查助规范、以督办提质效、以评庭促提升。一年来,福建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经济犯罪案件无一撤回或判无罪,办案质效明显提升。

推手

专项推动抓落实、比质效

推力传导,自上而下,需要顶层设计、制度引擎。

2024年12月24日,福建省检察院举办首次全省检察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点评培训,7个市级检察院和3个基层检察院分管领导依次汇报高质效案件办理过程,以及对最高检点评案例成果转化、高质效点评模型成果推广情况。

福建省33名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全程观摩。对标“被监督对象是否准确”“公益受侵害状态是否已纠正或整改”“办案结果是否具有积极影响”“检察履职办案是否被认可”等高质效要素,以“专家评+条线议+群众看”的方式,对10起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多视角、全方位检阅。

当日,各地检察机关汇报的案件当属高质效履职的“代表作”,但在专家眼中是否算高质效?

“督促某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案,总体整改效果不错,但磋商时间偏长,以检察建议方式可以实现个案办理延伸到类案监督,办案效果会更好。”

“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此类案件调查取证正确的做法是商请有执法权的监管机关现场检查取证,检察监督把握边界,到位而不越位。”

检察业务专家的“好中挑刺”,让高质效办案向“没有最好,只好更好”的境界迈进。

而在代表委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中,不少人本身就是公益诉讼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对高质效有着直观的感受。对10起案件测评投票的结果是,高质效占94.69%,尚待观察占4.06%。

瑕不掩瑜。福建行政学院二级巡视员,福建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教授顾越利认为,10起案件涉及的都是法治建设中需要重点着力的领域,彰显出检察机关高度的时代意识、责任意识。特别是点评方式新颖,纲举目张,对实现高质效办案目标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不能只看到好的评价,更要对说‘不’的1票‘解剖麻雀’。”福建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陈良华表示,要将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工作规范指引,对点评指出的不足化作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务实举措,推动完善公益诉讼检察“三个管理”,以个案高质效促进整体办案高质效。

福建省检察院公益诉讼和生态资源检察部主任王斌告诉记者,为推动高质效办案,他们每季度举办一期“检益八闽”网络讲坛,每期由10个市级检察院和3个基层检察院汇报办理的案件,在同一个平台“亮晒”,一起接受评议,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同领域、同类型案件,我们也曾办过,遇到相似的难点问题,通过点评培训,可以汲取经验,看优看齐,而上级检察院带头办案作示范,也能够从规范、精准、可诉性上,更好地引领基层检察院高质效履职。”尤溪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赖诗俊说。

联手

协同联动共履职、聚合力

行政争议化解“路线图”机制的创新点在哪,破解了什么难题?行政争议背后交织民事利益纠葛,怎么解?如果遇到职能部门不配合,怎么办?

2024年12月25日,在福建省改革创新项目质效评审现场,评委们向该省检察院行政检察部副主任黄金娜接二连三抛出问题,追问“路线图”机制出台背景、意义所在、运行效果。

“对于群众的急难愁盼,该机制重在实质化解,避免程序空转。以高质效监督,将民行事项一并解决,减轻当事人讼累。检察与行政凝聚共识,‘联动式’化解,形成合力,更高质效定分止争。”黄金娜脱口而出。

基于“路线图”机制,在办理当事人姚某被骗婚却“离不掉婚”的案件中,福建省市县三级检察院一体履职,跨部门协作配合,仅三个月时间就化解姚某耗时7年为撤销婚姻登记的奔波之苦,一揽子解决“结不成婚”带来的孩子落户、上学难题。一年来,该省检察机关运用“路线图”等机制,在行政诉讼监督中化解行政争议265件,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不仅如此,我们联合行政执法司法部门统一办案标准、裁量尺度,防止同案不同罚、类案不同判,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行政争议发生,促进更深层次的标本兼治。”问得专业,答得从容。众评委点头赞许,打出了参评单位最高分。

把群众“心上事”当作“上心事”,合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2024年,福建省重复信访量、涉检信访量、刑事申诉案件受理量同比均有下降。“这说明前端办案质效提升了,末端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更加有力。”福建省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吴展翼对信访数量下行解读为,落实“一取消三不再”后,一线控申检察干警对群众信访不怠惰、不推诿。

记者了解到,控申检察条线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聚焦“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工作目标,自上而下持续压实责任,常态化开展重复信访积案清理,加强刑事申诉案件质量检查,层层传导压力,落实首办责任制。

同时,福建省检察院加强与各政法单位联动协作,会同该省高级法院、省公安厅制定加强合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规范性文件,着力标本兼治;与省高级法院会签关于加强司法救助联动机制,拓展救助对象范围、深挖救助线索,跨地域、跨层级开展多元救助与专项救助活动;借助党委政府力量,依法化解“骨头案”“钉子案”。

“新的一年,控申检察部门将坚持效果导向,抓实‘三个管理’,改简单指标考核为个案督促指导,改扣分加压为更多的正向激励,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落实刑事申诉案件‘每案必评、依法化解’机制和案件质量评查机制,探索建立专业化办案团队,集中精力抓质效,积极消除案件存量。”吴展翼表示。

层层推动有抓手,抓好落实有推手也要联手。“一取消三不再”后,福建省检察院以系统思维谋划全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手手相连。“每一手都是带动全盘工作的‘好手’,回应基层期待,引导检察人员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聚焦到办好每一个案件和案件的每一个环节上。”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春说。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记者:张仁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