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凌晨5点,零下7至8度,寒风凌冽,天色未亮。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灯火通明,执行干警正全副武装集结在法院楼前,一声令下,集结待命的11辆警车、60名执行干警按照预定方案,奔赴各个执行现场。
自2024年1月,红旗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这样的执行行动对干警来说一直是家常便饭。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越是在节假日,干警的脚步越不能停歇。”红旗区法院主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王珏说道。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行动,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静一行亲临现场指挥。
定薄之后,上级法院的帮扶犹如一场“及时雨”,让大家原本悬着的心稳稳落地。最高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组织召开薄弱法院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河南高院领导和王静都曾赴红旗区法院实地调研,与干警们共同找问题、想办法。与此同时,新乡中院还选派中层干部、法官充实红旗区法院队伍,通过条线联系、对口帮带等方式精准指导工作。
“上级帮扶好比是给了根‘拐杖’,但脱薄还需自身硬。近年来,随着区划调整,案件量居高不下,而干警干劲不足、审执质效排名靠后、案多人少等一系列问题让红旗区法院发展‘停滞不前’。既然薄弱,那就追本溯源,对症下药,定能化危为机。”定薄之初,刚到红旗区法院就职四个月的院长吴俊喜如是说。
既然队伍干劲不足,那就从“人”入手,抓班子,带队伍,改善大家的精气神。
“就像公布考试成绩,被定义为‘差等生’的滋味并不好受,定薄之初,大家的情绪都较为低迷。执行干警日常加班加点不说,还往往得不到当事人的理解。”一名执行干警回忆起一年前的情景时说道。
脱薄关键在“人”,要想转变队伍精气神,先要让大家正确认识“薄弱”。于是,院内召开全院大会,摆正干警对“薄弱”的思想认识,号召全院干警凝聚奋进共识,激发争先动力。班子成员带头查摆薄弱问题,再由院党组逐一研究,制定攻坚措施,通过层层签订脱薄争先目标责任书,将责任压实到个人,激发队伍干劲。
同时,为转变队伍司法理念,“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大讨论活动在院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干警们畅所欲言,切身感受和思考群众的所期所盼。“人”身上的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队伍整体精气神好了不少。
思想认识摆正了,下一步就是提升业务能力。既然执行质效不佳,那就加强执行案件监管,持续开展脱薄攻坚活动。
为强化执行流程关键节点管理,相关负责人每天在执行团队长群内对长期未结案件进行通报提醒,终本案件则由局领导阅核把关。为了更好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红旗区法院对涉民生执行案件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对小标的额、涉特殊群体案件深入实地调查,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自2024年以来,红旗区法院执行局每周二、周四雷打不动开展“夜间出击”集中执行活动。陆续开展执行完毕率提升季、百日攻坚、终本清仓、小标的额案件执行专项行动等活动。2024年,实际执行到位金额为4.49亿元。
一项项务实举措带来执行质效指标趋优向好,执行到位率、执行完毕率、首执案件终本率等主要指标均处于各项考核的合理区间,10月底就扭转了全省落后的局面。
东方欲晓,执行干警已奔赴到各执行现场,向被执行人宣告履行义务,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经过耐心沟通、释法说理,不少被执行人的态度逐渐松动,提出愿意履行还款义务。
朝阳初升,红旗飘扬,这样的故事时常在红旗区法院上演。跨越关山,尘土未洗。2025年,红旗区法院将继续凝心聚力、奋勇前行。
全国人大代表茹振钢——
真抓实干促“脱薄”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茹振钢。
“作为来自红旗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我一直密切关注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这一年的脱薄工作。特别是实地调研红旗区法院后,我看到了干警们为了扭转薄弱局面,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奔波在执行一线,这种拼搏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茹振钢在红旗区法院座谈时说道。
茹振钢认为,在脱薄进程中,红旗区法院成效显著:审判质效明显提升,案件审理时长大幅缩短,公正判决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执行工作亮点突出,执行到位率大幅提高,有力捍卫了法律尊严与当事人权益;积极开展多元解纷工作,有效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极大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些成果,是红旗区法院全体干警团结一心、拼搏奋进的有力见证。
茹振钢希望红旗区法院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探索更为高效的审判模式,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在司法为民服务方面,持续创新举措,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群众享受更便捷的诉讼服务。
“我相信,在红旗区法院全体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必将彻底摆脱薄弱局面,争先创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茹振钢说道。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作者:宋福蕊 宋宇
见习编辑:贺晴|联系电话:(010)67550765|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书培